文╱玲瓏有語
家里我最小,加上活波調皮,自小就比較受寵,家里人都讓著我,好東西都是留好的,大的,甜的給我,不開心時更是順著我。
而我也會自己寵自己。記事起,只要走一點遠路,我就會叫“哎喲哎喲,走不動了,腳好痛”。聽到叫喚爸爸會讓我騎在他的肩膀上,或者把我背在背上,這時我就會得意的笑,又得意的笑,想想,那種感覺真是好。
長大后,事兒多了,心思也雜了。一遇到不順心,回家就擺著臉子,誰都不能說我,也不能問我。明明可以好好說的一句話,一出口就成了包含著諸多不耐煩,不屑,暴躁無比的埋怨話。
暗里知道家里人都是關心我,擔心我,可就是沒有耐心好好說心里的感受。讓他們無緣無故承受我非常惡劣的態度……冷靜下來后于心不忍。
【我們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最親近的人。】這句話說中我痛處。不能再這樣下去,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此時剽悍晨讀正好分享了,由[美]維吉尼亞·薩提亞所著《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書,里面的方法合我心。
01發現隱藏的需求
父親已是近80高齡,老人家一貫喜愛鉆研,網上購物的網齡比我還長。記得前些年他去銀行要求開通網銀時,工作人員都佩服他,那時間網購還不普及,屬于新生事物,年輕人都還沒完全接受。而一位老人的想法居然比年輕人還先進。
看著爸爸每天在電腦前忙乎,殺毒,更新,幫媽媽找廣場舞曲,尋找心水物品,心想有電腦就夠了,不用換智能手機,爸爸的手機湊和著再用幾年也沒問題。
直到有一天,爸爸問我“微信是個啥玩意?”,猛意識自已有些自作主章了,老人家本就是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的人,怎么可以敷衍了事。
在那年的父親節,用智能手機作為禮物送給爸爸,他別提多開心。馬上從電腦轉戰手機開辟新的戰場。
不要用傳統的想法看家人,平時仔細觀察,聊天溝通,才能知道家人真正的需求。
02不要假設對方知道
人都有很【作】的時候,就是總覺得家人應該從平時對自已的了解中,懂得我們心理沒有說出來的想法。
上星期我要出差,因為是臨時安排,急匆匆趕回家清行李箱,老公在房間里換燈,我以為他看到我在清衣服裝箱,會知道我出差。
結果到了機場接到他的電話“老婆,家里事我還沒忙完,你抽空去接孩子”。我暈。我回說“我剛回家清行李,你居然不知道我要出差”?!澳銢]告訴我,我又沒超能力,怎么會知道”。
是哦,為什么人家要估模出你將要做的事?為什么你不可以說明白?這年頭大家都挺忙的,總是要去猜你去干啥事?省省吧,別逗了。
你的事我沒空去以為,去瞎猜,說出來我才會明白。
03清理障礙拉近關系
老公比我細心,我每年的生日他都記得送禮物,或者怎么表示一下。而我粗線條些,有時會忘記老公生日,去年就忘記了,他嘴巴子說沒事沒事,誰讓你工作太忙。我聽得出來,這后一句就是介意了。
今年眼看他的生日要到了。我得準備準備,所謂禮尚往來,他記得我的,我記得他的,在一來一往中,知道彼此的在意。
總是他為我慶祝,我理所當然的受著,又有什么意思?
我要把偶爾生長在生活中的雜草拔掉,讓幸福的花兒絢麗綻放。
生活簡單,是你讓他簡單。這輩子是親人,下輩子不知道還會不會在一起。
對家人多些耐心,多些方法,少些浮躁,少些牽強,加上真心的付出,生活就會樂多于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