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都能戰(zhàn)勝韓國隊,你卻還在說自己不行?

談起中韓之間的足球交鋒,毫無疑問,國足基本是在技術、戰(zhàn)術、心理、體能上全面被對手碾壓。打敗——正常;平局——努力了,不錯;打贏——我的天,真的嗎?

曾幾何時,國足基本是諷刺段子的常用梗,只要一提,十億中國觀眾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無論是真球迷還是偽球迷。

然而,就在昨晚,在這一連串不利局勢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的前提下,我們卻贏了。吊詭不?不!這充分說明:也許你與對手比啥啥都不行,哪哪掉鏈子,總體相差了十萬八千里(當然中韓差距沒那么大),但這并不影響你在某個時刻在某個區(qū)域獲得一場局部的小勝

現如今的社會,彌漫著一股“出身論”、“階層固化論”、“優(yōu)勢疊加論”,總結起來一句話:奮斗有毛用?讀書有毛用?我們之所以不行,是因為我們毫無優(yōu)勢,沒富二代有錢,沒官二代有勢,沒星二代有顏。所以就這樣吧!躺著吧!混著吧!美其名曰:現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

嗯嗯,若真是這么想倒也不錯。可惜大多數是心有不甘的,夜深人靜時會暗搓搓的想:憑啥都是有機化合物,那小子就比我強。我不就出生時沒看看黃歷,沒選擇良辰吉日,投胎前沒做好攻略,所以就得個不如人的人生?不甘心。

不甘心就起來啊。看看國足,頂著世人的嘲笑(國足球迷數量一般呈跳躍性彈性曲線,一場沒想到的大勝后會幾何級暴漲,一場莫名其妙的小敗后便“哐哐哐”掉粉)一次又一次再一次的走上“抗韓”征程,恐韓不息,抗韓不止。終于,在昨天有所斬獲。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一直嘗試一直努力才有“勝”的可能,放棄了就沒有了,躺倒了就只能倒在原地。

有人說一場小勝改變不了我們落后韓國國足的現實。是的,現在是這樣,但是未來則未必。小勝的意義在于心理防線的突破,讓一直撞墻碰壁的人們獲得勝利的感覺。是的,勝利是需要感覺的,否則再有實力上的優(yōu)勢,技術數據再碾壓對手,臨門一腳卻總也倒不進去,無法將優(yōu)勢鎖定為勝局。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錯!一直失敗是找不到勝利的感覺的。勝利才是勝利之母,只有從一個勝利才能走向另一個勝利,從一個小勝才能走向另一個大勝。勝利感多的人自然就找到了自信,自信心強的人運氣也往往不錯,這才是制勝的法門。而不是永遠沉浸在失敗中,做個悲劇英雄。

所以,不要再把時間浪費在自怨自艾上了,選擇自己有優(yōu)勢的一兩點,踏實干起來,用一連串的小勝去迎接人生的大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