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游是孔子學生,比孔子小四十五歲。養(yàng),方言是去聲。意思是,子游問孔子何謂孝道,孔子說:“現代人皆以能養好父母的身體,也就是有穿有吃有住就算孝了。但犬馬也一樣有人供給它吃、住。若對父母沒有一片恭敬心,從哪里能看出其中的分別呢?”
說句心里話,多數父母對于吃、住、穿的要求真不高,“能有養”是很容易做到的。孔子在這里用犬馬做比較,是語言表達的需要,絕無歧視,只是為了更形象,更震撼的效果,都是因為人心麻木了。在當時,絕大多數的人對父母如犬馬一樣,給吃,給住,給穿,只養其口身,不能養其志。今日也是很多,是不是這樣呢?可以問問自己,也去周遭看看,所描述的是不是實相呢?
“不敬,何以別乎?”這里的“敬”是從純凈的本心、良心流露出來的,是真誠真心地對每個生命的尊重與恭敬。父母的生命也是獨一無二的,神奇、神圣的,也是有無限可能,作為子女有緣也要協助父母親成長,開啟妙智慧,讓他們的生命意義發揮出來,他們也自然從心底流露出自在、安詳、快樂、幸福。
作者無生,感謝關注與閱讀。
您的分享,讓世界多一份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