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的課程,最終還是沒有忍住彰顯一下自己的“所知”——感受和需求,老師點我表達了一段。
我在前幾節課里,一直保持“不語”。是覺得,我的表達或建議會否定老師的能力,不尊重老師,也就是我不夠好,我要聽父母的話,我害怕被關注……
當看到10點了,還有同學在分享案例,老師有些疲憊或疑惑不解時,就有拯救者的模式跳出來。那一刻心里很緊張,心跳很快,表達的聲音在抖動。我感覺我在挑戰權威,否定老師(投射成了父母),也就是意味著我比她厲害,她會很沒有面子。
那是很危險的,我害怕會被責備。
她責備或打壓我,我想就意味著會遠離我,不愛我。
我要照顧好她,不讓她說累,不讓她難堪,讓大家都信任她,她會很開心 ,這也是我的責任。
當這些被滿足,她就會和我在一起,我就不孤單,體驗到到溫暖,和諧,有愛,安全感。
這是在課程里,我糾結于說與不說,這下面的感受和需求。
一切源于我與父親或外婆的關系,因為害怕恐懼被指責、評判,我壓抑自己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就能討好父親或外婆不評判我,就會愛我接納我。我一直將自己的閃光點隱藏,為了迎合對方,犧牲了和壓抑了自己。
當對方需要我邀請我分享的時候,我會毅然的挺出來,她為難了,我要負責!這是拯救者的模式。沒有任何人需要拯救,唯有自救!
透過生命的碎片,看到真實的自己,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