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衣服那些事》
? ? 女兒初高中時買衣服常常讓我陪著去,那時,為買衣服的事沒少發生分歧。她看中的衣服相對時尚些,但我相不中,覺得那不是學生應該穿的。所以往往各執己見無功而返。如果有第三人在場,又支持女兒,她就像拿到了“尚方寶劍”非買不可,哪怕你好話說了一火車,她也不聽。最后礙于第三人的面子只好投降。如果恰巧第三人也不喜歡女兒看中的款式,她也會就坡下驢,再看其他款。這樣次數多了,我也得出了經驗:價值中立,只陪伴,不評判。她相中哪一款問我怎么樣,我總回答“你覺得好看就行,媽只負責付款。”或者說“倆顏色都好,你喜歡哪個色就選哪個色。”可能誤打誤撞吧,她也獲得了經驗——尊重自己內心的品味,在沒有參謀的陪同選擇下,能為自己買到可心的衣服。現在朋友們都說我家姑娘特會搭衣服,可能得益于那時我誤打誤撞的放手吧?
? ? 兒子十來歲時,也很有主見。一次去大張買衛衣,他看中的白色加紫色我覺得不好看,人家張口說道:“我感覺好看就行,又不是你穿。”加上女兒買衣服時的教訓,干脆,我也不管那么多了!放開手,不批評、不反對、不爭論,省得買個衣服導致心情不好。后來,兒子還用廢紙盒自己做了好多樣式不同的“鎧甲”,別上劍,威武的很!
? 今天讀書,看到書上說,大一點的孩子,應該讓他們根據父母或者朋友的不同接受標準自主地選擇衣服。孩子可能希望穿出自己的品味,但是,在父母看來這種品味可能不太舒服。只要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選擇如何花自己的錢,就應該允許他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如果他的同伴嘲笑他,那么,下一次他可能會改變品味來迎合同伴的品味!
? ? 看來,又讓我瞎貓碰上死耗子——撞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