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富翁剪枝葉》,講的是一個富翁發現人們總是贊賞紅花的美麗,卻對紅花下的綠葉漠不關心,于是就派人把枝葉剪去了,結果再也沒有人贊美紅花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紅花是需要綠葉來襯托的。
如果說多肉是紅花,那么多肉土就是襯托她的綠葉了,配土對于多肉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多肉的配土五花八門,正如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相信每個剛種植多肉的愛好者,總會想要尋找一份最理想的配土。然而并不存在什么最完美的配土,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配土。作為一個玩大棚半年多的超級多肉發高燒友,今天我也來說說在多肉配土這個問題上我的一點想法,主要是景天科的多肉配土,請大家多指教。
弄大棚之前,我只是一個多肉愛好者,在家里的陽臺、飄窗上種滿了肉肉,想想那個時候我連草炭土和泥炭土都分不清,嘻嘻。剛開始用的全部是草炭+蛭石(2:1),我也在網上看各種配土,知道有珍珠巖、赤玉土、鹿沼土這些個東東,但是總覺得那是離我遙不可及的,我就沉浸在我自己的草炭+蛭石的配土中,且自娛自樂,用了好久好久,景天、玉露全都一樣,多肉也沒死過,現在想想大概那時候是冬天,所以肉肉沒有黑腐什么的。后來是和一個網友聊多肉,說起我的配土,他說太不透氣了,建議我加珍珠巖和蚯蚓糞,于是又淘寶買珍珠巖和蚯蚓糞,整體換盆,配土改為草炭+蛭石+珍珠巖+蚯蚓糞(1:1:1:1),這種配土又一直用了好久好久,肉肉也是那樣生長著,沒看出來和之前的配土有什么兩樣。
后來有一天突然決定弄大棚了,這下我可慌了,列了一堆問題,關于配土、關于澆水、關于病蟲害、關于防曬保暖通風。。。。配土是最先研究的,上網查閱了很多資料,看了很多很厲害的人的配土。我慢慢知道配土的主要原則是透氣、疏水、不悶根,還要有點營養、保水、微酸性。葉插、小苗、成株和老樁的配土也不盡相同。最開始的時候,因為要考慮到成本,配土主要用泥炭、椰槺、蛭石和珍珠巖,至于鹿沼、赤玉、虹彩石什么的,價格太高了不適合大量的繁殖使用。泥炭提供營養,椰槺保水,蛭石和珍珠巖屬于顆粒,增加透氣性、疏水不悶根。我是按照下面這個比例來配的:
葉插和小苗配土
泥炭+椰槺+蛭石+珍珠巖=7:3:3:2。可以找一個容器,比如7*7的小黑方,7份泥炭土,3份椰槺,3份蛭石,2份珍珠巖混合,就可以用了。
成株配土
泥炭+椰槺+蛭石+珍珠巖=7:3:5:5,略加一點稻殼炭,量隨意。成株的需水量沒有小苗那么大,所以減少了泥炭的比例,增加了顆粒的比例。
老樁配土
在成株配土基礎上,隨意加顆粒,有時候太懶了,只能抓一把,還有剛開始沒那么多老樁,所以很隨意。
后來因為實在受不了珍珠巖的粉塵了,就把珍珠巖換成了粗砂,而且珍珠巖一澆水就會飄起來,我感覺不太好看的呢。粗砂就是粗的河砂顆粒,過篩后使用。因為河砂太重了,所以我也加了些蛭石,都是河砂太重了我搬不動,嘻嘻就是這個理由。這里大家要注意不是海砂哦,是河砂,還是比較常見的。大棚配土量很大,真正操作起來,砂子真的是懶得篩了,就那么一起倒進去了,里面也有細砂。而且配土是一件很累的活,有時候也不會那么去深究了。
于是這就是我現在用的配土了:
葉插和小苗配土
泥炭+椰槺+(蛭石+河砂)=7:3:5。這里蛭石和河砂是放在一起的,比例隨意,大家要是不嫌重,也可以不放蛭石,完全用粗砂代替,嘻嘻,我搬不動。
成株配土
泥炭+椰槺+(蛭石+河砂)=7:3:10,略加一點稻殼炭,量隨意,也可以加一些基肥,我一般用奧綠A2,不過我習慣加在土表,不是配土的時候加。
老樁配土
還是在成株基礎上,隨意加顆粒。
這就是我在大棚的配土,很簡單吧。至于在家里,因為少,大家可以適當的加一些火山石、麥飯石、綠沸石、鹿沼土、赤玉土等顆粒土。總之,在把握好大比例的基礎上,大家可以隨意的加顆粒土。我會在以后的文章里為大家詳細介紹各種介質。至于什么是大比例,大家可以看到,就是泥炭和椰槺的比例是7:3,泥炭、椰槺加在一起和顆粒的比例,葉插和小苗為2:1,成株為1:1。
另外,我還總結了一些配土的小經驗,有別人的有我自己的,給大家分享一下:
科屬不同,配土是不同的,景天科加大泥炭土比例,百合科加大顆粒比例。
要想植物長得快,配土多加泥炭和肥料;要想植物長得好,提高顆粒比例。
從播種、小苗到成株,應逐漸減少泥炭量,增加顆粒含量。
蛭石是一種很好的中間介質,可以用。
花盆質地和大小不一樣,配土也不一樣。比如透氣性差的花盆多加顆粒,透氣性好的花盆減少顆粒比例,降低透氣性。
純顆粒養肉好處就是植株形態好,顏色好;壞處就是生長慢,要經常澆水避免基質干燥。
配土時可以加入一些殺蟲殺菌藥,重在預防。我的大棚由于經常有孩子來,所以目前還沒用過這些藥物,有蟲子就捏死嘻嘻。
多肉需肥很少,自身生長慢,用肥短時間也看不出效果,可以考慮加一些蚯蚓糞或發酵雞糞。緩釋肥也可以,省事而且肥力剛好適合多肉,肥力持續能到六個月。
稻殼炭呈堿性,十二卷多肉可以不放。
長在沙地上的肉肉很肥美,因為沙子的主要成分石英晶體在陽光下產生折射。多肉可以多角度接受肉眼看不到的紫外線,包括照不到太陽的葉子背面。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就強,加上合理澆水,多肉就胖乎乎了。大家在用工地上的沙子要洗一下,不可以有水泥。
煤渣排水好、質地輕、透氣好,但是用的時候要先浸泡。煤渣易碎,這也是缺點。
泥炭土是草炭土進一步碳化而成的。草炭土含有大量水分和未被徹底分解的植物殘體、腐質及一部分礦物質。粗砂+草炭土為扦插和發根的最佳組合。泥炭土更好一些,PH值均衡,減少蟲害和雜草,并提供一部分肥力。
墊底可以用陶粒,越大越好。陶粒和煤渣結合墊底可將陶粒固定,且吸潮性比只用陶粒好。
花盆的漏水孔可以用很多東西堵一下。瓦片、防蟲網、濕紙巾、化妝棉、衣服碎布、紗窗、無紡布、雞蛋殼、絲襪、石頭、瓶蓋、紗布、煤渣等等。
鋪面的好處:
(1)澆水過后,盆土表面即使到第二天上午也不可能干掉,直接曬太陽容易導致土吸熱而悶壞根部,對肉肉生長不利。鋪面后,這種情況就可以避免。
(2)如果種植多肉的土里混了珍珠巖,澆水導致它浮在盆土表面,很難看,而且風一吹到處都是,鋪面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3)可以加快土表面水汽散發,有利于土見干見濕。
(4)有的肉肉小,不穩定,鋪面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5)整潔,花土和灰塵不會在盆土表面堆積。
(6) 外觀好看。
說了這么多,最后還想說,經驗永遠是別人給出的適合大多數人的經驗,自己的還需要自己去不斷摸索、嘗試和積累。別人的未必就適合自己,自己的也未必不如別人的好。舉個例子,比如月季的扦插,高手會說花盆和介質要干凈無菌,扦插的介質最好用蛭石加赤玉土,用園藝剪剪枝條,枝條一般截取2節,切口45度,上下均留不到1厘米等等,但其實你找把剪刀隨便剪一段插在土里,可以是園土,也能成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高手的經驗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方法。再比如大家經常會聽到多肉要干透再澆水,澆要澆透。這都是靠自己去摸索的。春天和秋天,25度左右的時候你可以澆透,但是高溫和低溫的時候就要權衡了,夏天要看你的通風怎樣、防嗮措施如何,而冬天要看保溫怎么樣等等。經驗有時候就是幾句話,需要你去在別人的經驗中摸索出自己的東西。所以配土,大家還是繼續摸索吧。有條件可以自己做幾個小實驗,樂趣就在其中。生活因為多肉這些小物件充滿了歡樂和滿足感。愛多肉、愛園藝其實愛的就是一種生活的情趣。所以這樣的人,一定是心地善良、人特別能干、特別懂生活、品味特別高,比如我就是。你們覺得呢?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