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胡的推薦和妹妹的強推(她很早就把票買了),今天去看了電影《大魚海棠》。
我是一個不大懂的動漫的人,以前甚至認為動漫就是動畫片,都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后來受電影和妹妹這個“專業”人士的影響,才知道,我以前的理解有多狹隘。
中國動漫發展較日本美國等國外發展的較晚,且由于普及和認知原因,愿意去看動漫的人并不是很多。去電影院,更多的人不是選擇美國大片就是國內小清新,當然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片子。
近些年來國外電影的引入,國內的電影都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何況受眾就比較小的動漫呢。加之美國等國外動漫的引進,比如美國迪士尼制作的一系列的動漫電影,在我國都受到了歡迎,認可,和票房。如《超能陸戰隊》,《瘋狂動物城》等。
反觀國漫呢?由于原本的發展較晚,資金等種種原因,一直都沒有受到關注。或許有人會說,中國拍一部動漫電影真的需要那么多錢嗎?是的,作為一個外行人都知道確實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可是最重要的問題是涉及到投入和產出了,包括周邊產業鏈開發等。國漫一直處于尷尬的地位,國人最熟悉和比較早接觸的動漫大多是日本和美國的,也知道他們的技術優良,體系完善,團隊多且擅。而提到國漫的時候大多沒什么了解,總覺得我國缺少創作動漫的技術人才,沒什么特別的。除了一部喜洋洋與灰太狼。投資者似乎沒有看到國產動漫的“希望”,于是就有了《大魚海棠》創作了12年的故事。
我想這樣的故事不是唯一,也不是結束,也許此時此刻依然在發生著的吧。
《大魚海棠》由于一直缺乏資金投資,才等了這么長時間。再看這部電影之前,我特意去看了一些微博上的評價。一部分人評價很高,整體中國風,是一部國產精良動漫。也有一部分人說,一般一般,還有待進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各種評價都很正常。但是無法理解的是,竟然有不少人這樣說:“我是不會給這樣一部電影貢獻票房的,不用看都知道利用情懷打感情牌的垃圾作品,抄襲日本的動漫。沒錢為什么還要花那么多錢去做宣傳?”
看到這些評論,其實開始對我是有一些影響的,內心不禁問道《大魚海棠》真的那么爛?
看完了,好吧,我就用我不專業的角度來說說這部電影吧。不可否認它的確不完美,但對于正在發展中的國漫來說,已經算很用心的了,絕對值回票價。在如今電影市場如此良莠不齊的情況下,真正做電影的都值得尊重。何況這部電影整體從開頭到字幕都很中國風,整體都含有中國文化,很細致,看到那些樓,我想起了我國客家的土樓風格。整體的紅色喜慶大氣之風亦是是我們熟悉的感覺。整個故事的背景也是出自于我們古老的傳說和文字流傳,也許它有它的不足之處,我也未說它是完美的。
說到網上所說的抄襲嘛,我想說可能那兩個細節你覺得與日漫很像,我不是專業人士暫且不去評說,我相信真正的專業人士應該會區分真相。可是你可知道日漫有大量借鑒中國文化的地方,當然還有美國等等,比如《功夫熊貓》系列。而我們卻不自知,他們知道吸收我們的優秀文化和傳統,而我們有時候是麻木的,等失去的時候才發現。
有時候很多網友,我不知道他們的工作是否就是如此,專做噴子。言論永遠那么極端,你都還沒有去看過,又有什么資格說這是一部爛片呢?至于說拿做了12年來做宣傳的感情牌,怎么說呢,難道這不應該嗎,或者說這不是事實?即是如此又有何不可,我在想一些人為了夢想和內心的想法堅持了12年沒有放棄,這都是可敬可愛的吧。如果說有誰愿意用他12年的生命和青春去宣傳,那么作為觀眾,我愿意買單。
還有說打著中國風情懷的,更是無法理解了,原本就是中國傳說而來,又有何不對,再者宣揚中國文化不好嗎?你可以不喜歡,卻不能因此否定它。說到底它的存在也不會因為你的否認而消失。如此說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和血腥殺戮及觀感刺激何嘗不是一種模式?有很多人,永遠帶著一副有色眼鏡去看待自己的國家,自己國家的東西和人。總覺得外國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是對的,說的好聽叫積極吸收國外文化,說白了難道不是崇洋媚外和自身自卑情緒作祟嗎?永遠帶著雙面要求去看待事情,對一些事情不加以辨識就去否認。如果說《大魚海棠》是國外人做的,評論也許不會這樣。
很多國人以為我國缺乏動漫技術人才,其實你認真的了解就會發現事實并非如此。當你看那些所謂國外精良動漫作品的時候,可知道有很多技術和處理都是中國人去做的。《大魚海棠》看到最后的時候,感謝眾籌的那一幕幕真的讓人很感動,那么多的名字,藏著無盡的辛酸和汗水。還有終于明白那樣的宣傳,這部作品不僅僅是他們制作人的事情,還包含了那么多的人的希望和期待。一個想法,等了那么多年,帶著那么多人的力量去造夢去實現那個夢,而這一夢12年。幸好,夢實現了。
真的很想說,請善待國漫,給國漫多一些寬容,這樣也許,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優秀的國產動漫作品。
如果你想評價《大魚海棠》,何不親自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