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通往作家路》是蘇珊·M蒂貝爾吉安所著,美國人,著有《尋金》、《環繞中心》和《腳印:一部歐洲影集》三本回憶錄,同時為大量刊物和選集供稿。目前在日內瓦生活,并與1993年開辦了日內瓦作家小組。
此書共分為十二課,作者從日記寫作,個人隨筆一直講到小說,故事以及最后的作品修訂,一步步給我們耐心教導如何通往作家這條路。
寫日記,是邁上寫作生涯的第一步,雖然一些寫字的人,有些沒有記日記的習慣,但日記就像寫作的影子,先寫一個小片段,一個小心情,慢慢就會寫一篇完整文章。
瑪麗昂·伍德曼所言:“我的日記就像一面鏡子,在其中我可以看見并聽到那些充斥在日常經驗中的真諦的回響。”
如果想從事寫作,那就從寫日記開始吧。
寫日記可以幫我們建立一種寫作習慣,可以幫我們保存記憶,包括場景,個性,對話,事件等,不僅如此,還可以發現我們的所思所想,會幫我們整理思緒,思考的更深入,也會為我們日后寫故事奠定基礎。
只有開始寫,才會在寫的路上越走越遠。所以,不妨從寫日記開始。哪怕只有兩百字,也是一天的所看所聞,所感所想。
第二課作者講的是個人隨筆。
個人隨筆是比較自由的,也是容易著手寫的。寫個人隨筆,又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選擇并識別,選擇一段經歷,一次事件,一個地方,一種情感等,先選定目標寫什么。
第二層次展示。展示經過,寫出場景。在寫場景的時候,需要寫出故事的戲劇化,那就得設定場景和人物,通過行動和對白,寫出張力感,文章要有高潮起伏,要完整。
第三層次是潤色。所謂潤色就是對文章加以修飾,可以運用比喻,在語調上注重節奏和韻律,并且做到升華。
第四層次等待花開的結果。也就是需要保持耐心,修訂文章,看文章的開頭,結尾,細節,對白,意象,戲劇張力,節奏,主題等。修訂的過程中,對文章做出刪改,認真對待作品,盡力讓文章完美。
第三課講評論和游記。
評論文的寫作指南如下:寫那些對你至關重要的東西,而且要確保自己又資格做出評論。運用自己的觀點,寫出你為什么關心它們,并且第一句話就要抓住讀者。盡早亮出主題,以便使讀者確信這篇文章值得一讀。就單一論點闡述,舉例說明觀點,多運用鮮活的實例和對白。多用短句,巧妙結尾。結尾時總結主要觀點,同時首尾呼應。
游記主要包括三個要素,首先是個人感受,使用第一人稱敘述個人經歷有助于抓住讀者的注意力。第二個要素是要有想象的空間。旅行中的所見所聞可以幫大家打開一隔新的世界。第三個要素是要有豐富的信息,要有值得別人看的信息。
《旅行家的故事》的編輯選旅行故事的要求是:我們需要個人化的,非虛構的故事和軼事——生動有趣、有啟發性、充滿冒險、令人后怕或者恐懼。故事應該反應你進入陌生環境時的感受,以及展現世界不同之處的獨特魅力。
第四課講短篇小說和小小說。
短篇小說基本結構包括三個部分,開頭部分,應該有一個最初事件使主人公面臨某個問題,這個問題使主人公產生了希望或者需求。中間部分主人公努力實現希望,這期間事情會發生的越來越混亂。會出現危機,高潮,沖突,然后達到轉折點。結尾部分有所顯現。主人公的問題解決,圓滿收場。
短篇小說的完成要有不同的元素構成。一般是所有的元素交織在一起,人物,情節,場景,主題,對白,想象,風格,視角,以及口吻。口吻也就是代表作者的看法和價值觀。
小小說的寫作相對是開放式的。字數少,但故事需完整,有啟發意義。
第五課講夢和寫作。
作者特別指出夢和寫作關系密切。夢是人大腦潛意識出現的東西,對寫作者而言,應該及時記下所做的夢,以夢為出發點,寫文章。也就是說,夢是寫作不可缺少的一份素材,不容忽視。
第六課講對白寫作。
寫作對白主要需要注意幾點。首先可以聆聽周圍的對話,電梯里,公交車,電影里,餐廳里等。練習去聽對話的陳述方式,語氣和語調。也可以關注作品體裁中的對白,觀察其它作家如何運用對白寫作。其次,對白要針鋒相對,避免過長。再次,在對白中要注意節奏和重復。
對白寫的好可以為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搜索素材,多聆聽,多體會,寫出來的對白才更加吸引人。
第七課講故事,包括傳說,童話和當代寓言。
這一課作者首先講述童話的定義以及結構。童話故事的結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開頭,中間,結尾。和第四課講的結構一樣。
第八課講詩化散文和散文詩。
這方面主要強調節奏,韻律,想象力,也就是意象,明喻,暗喻,象征等手法。
第九課講想象力的點金術。
第十課講拼貼作品和回憶錄。
第十一課講作品修訂。
作品修訂是我們需要深刻學習的,就如馬克·吐溫說:“當恰當的詞和差不多的詞之間的區別就像燈光和螢火蟲之間的區別。”
作家海明威把《永別了,武器》的結尾重寫了39遍,方才滿意。可見修訂作品是寫作中至關重要的。
修訂作品主要有以下幾點:
1·開頭和結尾。
第一段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嗎?作品的整體架構如何,開始的太早或太晚,或者結束的太早或太晚。開頭和結尾匹配嗎?有沒有伏筆?有沒有將主人公的問題解決?是封閉式結尾還是開放式結尾,結束后是否仍然意猶未盡?
2.描寫,場景的設定是否合適?現場感,描寫是不是,獨特,人物形象是否鮮活?
3.對白。對白是否強于人物和故事?對白是否有助于強化文風?每個人物是否有獨特的聲音?
4.敘事技巧,是否有張力和沖突?
5.檢查聯想,明喻,暗喻,和象征。
6.類型和樣態,也就是誰的故事,視角,風格,節奏以及口吻。
7.主題和內涵。主題是什么?有沒有混亂?思路是否清晰?
8.編輯。整體看文章,題目是否合適,是否能吸引人眼球,篇幅是否適合?句子和段落是否多樣化?動詞,冗詞的修改。最后看視覺效果,段落安排,留白以及標點。
最后一課寫的是寫作的去回歸之路。沉入自己的內心,堅持寫,細心觀察生活,多收集素材,用心生活,用心寫作。
總之,《一年通往作家路》條理清晰,模塊整齊,層層遞進,是一本不錯的寫作指南。
從日記,隨筆,講到對白,小說,修改。書中也給出了相應的實例,并且每節課會布置作業練習。
尤其對于寫作小白來說,是一本可以指引的書籍,可以多看書中的知識,要點,結合書中的實例,練習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