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看過他的《萬物生長》,但沒讀過這本《活著活著就老了》。

《活著活著就老了》

說到馮唐,對他本人的第一個直觀印象也是最后一個直觀印象,是在某夫妻真人秀上。馮唐是主持人,在伶牙俐齒的嘉賓謝楠的襯托下,顯得既業余又多余。


馮唐

如果要用幾個詞總結,我想應該是:

長相普通、一本正經、言語木訥、偶有佳句但沒存在感。

也就是說:一個碩大的電燈泡杵在那里,沒著沒落,格格不入。

節目每到他自白,就有一股強烈的違和感撲面而來,讓你搞不清這是讀書會、互助會還是娛樂節目。

雖然馮唐身上帶有很強的理工男氣質,但絲毫看不出曾是協和畢業的婦產科學霸。一般學醫的人都是極端聰明的,何況又有如此強的背景,本應是聰明人上的聰明人。如此看來,未免令人有些失望。

前幾天回家,老媽提起他,說那個作家馮唐啊,你喜歡他的書嗎?

我馬上想到《萬物生長》,范爺和韓庚演的。對這兩位都沒好感,電影沒看,自然也沒興趣去讀原著。又想起很早之前買過一本馮唐的散文集,叫:《活著活著就老了》,讀了幾篇就扔到一邊。倒不是書本身不好(好不好其實也記不得了),是那陣子忙,忙著忙著就忘了,一忘一年又半載。

我說:知道啊,不喜歡,就是耍貧,中年韓寒。

我媽點頭:我也不喜歡這個人,上個節目接受采訪,滿口開黃腔,一點節操也沒有。(當然這不是我媽的原話,我稍微翻譯精簡了一下,適合各位看官的閱讀習慣。)

于是我又重拾了對此人的一點興趣(…),回到家后,把那本落了灰的《活著活著就老了》翻出來,很認真的從頭看到尾,閱讀越有味。讀散文比讀小說費時,因為你要沉進去,到文字里,須得一字一句的讀清楚。不然就算讀完了,囫圇吞棗,也是自欺欺人的,一知半解的。

首先我得說,這世界上比較正派的那部分男人里,最喜歡開黃腔的大概就屬文藝男青年和婦產科男青年了。前者是有意的,并引以為傲不以為恥;后者是無心的,因為生殖器官在他們看來就真的只是個詞而已。

很不幸馮唐兩樣全占,所以你不能怪他口無遮攔。據說他那本《萬物生長》寫的也挺黃,這從電影海報上也可見一斑。(或者只是范爺慣用的伎倆?我不得而知。)

但這本《活著活著就老了》其實寫的挺干凈。當然這個干凈是相對而言的,畢竟中國當代文學一向沒什么下限,用一本《收獲》給廣大零零后們做性啟蒙讀物絕對大材小用了。除了隨處可見的、對女性無止境的物化和意淫,別的都還算正經。

反正我從來也不女權。看馮唐把女人一刀切為“大奶搖曳”和“小奶風情”時,也不覺得反感。一點代入感和被害妄想癥都沒有。

其次可以看出,馮唐確實是個聰明人,一個會舞文弄墨的理工男,一個愛研究文字藝術的學霸子。理科的思維邏輯和高智商,搭配上肚子里東西結合的墨水,必然能產出些既有趣又有料的小文。語言簡潔、思維清晰,情懷有那么一點,還能隨時恢復不要臉。讀起來真是趣味盎然,冷箭連連。

馮唐在多篇文章里表達了他對曾國藩的傾慕之情。全書的構造也借鑒了這位偶像前輩的論點,以人、事、物和地點劃分,把同類型的小文歸在一起。這樣一來雖不免有文段重復、用例重復的情形出現,但確實讓全書讀著更明白也更順暢了些。反正排版夠緊湊,字也夠小,我一點不覺得他在騙錢。

相比之下,對寫人的章節印象最深,雖然很多都是給朋友出的書打廣告,但一個個老中青文學男青年和文學女青年的形象頗為鮮活,讀著很有趣,也很暢快。論起來,各個都是人間奇葩。讓你再也不想自稱文青男文青女,只想安靜的做個美人。

最不喜歡的是寫城市的部分。說到這還得提一嘴,馮大作家曾在麥肯錫就職,此公司以學歷論和壓力大著稱。這再一次說明了的馮唐的聰明。工作之余大作家去過很多城市,以北京、香港篇幅最多。

盡管我也不愛好香港,又身居北京八年,但還是得說:北京孩子馮唐的偏見未免太重了些,讓人難以共鳴。

總而言之:讀完這本,我愿意把他的《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和《萬物生長》找來看。但得等范爺和韓庚的形象再淡去些……淡去些的時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