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覺得成長就是我們所謂得每天進步一點,最終我們活成想要的自己嗎?
曾經無數次我默默的問我自己,希望能夠找到答案。當亞楠和我說他要回國發展的時候,我有再一次的回憶起了無數次這個問題。
亞楠是我很好的朋友,當年聽說她要出國我很吃驚,簡直是難以置信。當我接受這個事實的時候,她已經出國。
出國后,她經常向我描繪澳大利亞的美好生活。當她說要回國,我沉默了。她說要回國實現她的律師夢,那么,他有了自己的夢想。我的夢想是什么呢?
腦海震蕩了很久,我想通了,我明白了夢想應該是我的最高追求,我此時應該做的是成長。至于怎么成長就要看我自己。
02
曾經不止一次問一些好朋友,“現在工資是多少,我們這么拼命賺錢到底是為了什么?”這個問題或許是有些沉重,我們的回答竟然是如此的磨礪兩可。
這個答案我們都知道,賺錢是為了成長。物理上面有句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成長在不經意之間我們也可以做到賺錢,關鍵 是我們這么去成長。
現實總是殘酷的,很多時候我們因為現實原因不得不進行必要的妥協。但是妥協不是逃避,我們要學會堅持。
比如,父母總是說讓我們找一份工資高的工作。這本來就是好意,但我們現在需要的是成長、是積累。還記得茗夏當初在事務所的時候,工資只有800元堅持了2年,結果是之后工資立馬變成了5000元加上提成,并且可以參與項目做報表,著就是他積累的過程。
積累看似沒有效果,到一定的程度,卻可以迸發出強勁的爆發力。這些都需要時間,畢竟我們都是時間的朋友。就像寫作的好與壞,就是時間的積累效果。
03
畢業,是一個美好的花季。我們懷著對社會的無限向往,出發,仗劍走天涯。年少輕狂的我們總是覺得這里不合理那里不合理,總是在在抱怨。
抱怨是沒有效果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接受。還記得當初剛出學校,覺得自己很牛逼,拿三千元的工資,未免不劃算。覺得這群同事怎么這樣,其實這一切不過是我們沒有接受而已。因為我們沒有接受、沒有適應,這個時候我們想去成長,無疑是在空中閣樓上面建房子。就像現在很多人對于付費還存在很大誤解,覺得付費就是浪費錢。這就是我們沒有接受的表現。
04
接受是我們成長的開始,只有我們去接受,才會有行動。
就像笑來老師的專欄,我不是腦殘粉,但作為旁觀者的角度我看到了兩類人的存在:堅信者和隨波者。堅信者就是看到一些好的想法他們就接受了,進而去行動,最終他們很多人都獲得了成長,比如007的伙伴不乏堅信者存在,行動力非常棒!但是也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看了之后覺得是這么一回事,決定之后去嘗試,結果是永遠也就是以后去嘗試,進步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