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求勝的心,做自己心中的第一

精彩的亞運會剛剛落下帷幕,即使不太關注比賽的我,也可以從各種渠道了解到有關中國代表隊表現的新聞。

劉湘破世界紀錄奪冠、孫楊獲得最多獎牌、徐嘉余獲得最多的5面金牌、女排奪冠……

這一系列的報道,聚焦點大部分都在奪冠者的身上,就和我們常聽到的那句話一樣,沒有人會記住第二名叫什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我看過的為數不多的幾場比賽中,印象比較深的一場是男子吊環的決賽。

這場比賽中國代表隊仍獲得了冠軍,但讓我記住這場比賽的,卻是一位連獎牌都沒有獲得的朝鮮選手。

在體操比賽中,我唯一能看懂的動作,就是運動員落地時有沒有站穩,所以當時我只能靠解說員的解說來判斷運動員的動作優劣。

在朝鮮選手上場時,我從解說中了解到,這位朝鮮選手也是金牌的有力競爭者。

他在場上的發揮似乎也是非常出色,如果沒有意外,他真的有機會沖擊獎牌,甚至是金牌。

但就在落地的那一霎那,就是最后的那一步,這位朝鮮選手沒能夠站穩,遺憾的失去了沖擊獎牌的機會。

在他落地的那一瞬間,攝像機捕捉到了他臉上的表情,我從中看出了無限的懊惱。

圖片發自簡書App

也許為了這次比賽,他已經準備了很久很久,他一切的準備只為能夠獲得一枚獎牌,但他卻敗在了自己的最后一步上。

而他的下一次機會,或許要再等上四年,但也可能再也沒有。

其實在運動場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只是我們已經習慣了去關注成功的那一小部分人。

就如在游泳賽場上,攝影師會在第一時間沖到奪冠者的面前,記錄下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而其他選手表現得怎么樣,似乎一點都不重要。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社會法則――成王敗寇。

贏了的人贏得一切,輸了的人繼續沉默在沒有人看得見的地方等待機會,或許等等就會有機會,或許一輩子也等不到。

最受中國人矚目的第二名大概要數李宗偉了吧,但我不太愿用失敗者來形容他,因為在我心中,他和林丹一樣的偉大。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以前看林李大戰,一直都是沖著林丹去的,就為了看林丹在場上那種外露的霸氣。看到超級丹贏下了比賽,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卻比在場上觀看的人還要激動。

可現在回想起08年奧運會上上演的林李大戰,我想起的不再是滿場跑的林丹,而是蹲在地上的李宗偉。

我甚至想不到要用一個什么樣的詞來形容李宗偉當時的心情。

我現在覺得李宗偉雖然居于亞軍,但他同樣非常值得我們敬佩,因為只有兩個同樣偉大的運動員才能為我們奉獻出一場又一場偉大的比賽。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我們從永遠要爭第一的思維中跳出來,我們就會看清,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而僅僅付出努力并不足以讓我們成為第一,因為還有一種東西叫天賦。

我們在崇拜成功者的同時,也漸漸學會了體諒失敗者。因為我們自己也經歷過許多次的失敗,漸漸的我們便對失敗有了一個更理性的認識。

我們也知道了,想贏太難,想一直都贏太累。

圖片發自簡書App

為此,我們應該先學會看淡輸贏,把競爭的對象變為自己。我們應該保持著一顆求勝的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拼一把,只要最后我們能夠超越過去的自己,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去做自己心中的第一!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