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能。我們知道,要想成為一名非常優秀的健美運動員,就必須不斷加強肌肉力量的訓練,因此,如果要訓練思想的肌肉,讓我們看問題深刻而準確,要堅持訓練的就是反思能力。但反思并不等于總結,總結是對結果的好壞進行分析,而反思是對產生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也就是要發現問題的本質,進而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在形式上解決問題。通過反思可以產生以下改變:
1. 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認知誤區。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通常存在“習慣性假設”的誤區,比如:要開發一家新客戶,第一次電話溝通效果不好,客戶不反饋有用信息,甚至態度不好,我們很多時候認為該客戶對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沒有興趣,或者根本不需要我們的產品,便會放棄后續聯系,但這只是我們的假設,只是為我們不去再聯系該客戶找的借口,這種情況下,我們便要深刻反思,也許該客戶當時忙于他事或心情不好,如果該客戶確實有需求,過段時間在溝通也許有新的轉機,基于概率論原理,我們溝通的次數越多,便越接近成功。所以,通過反思,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認知上的誤區,改變我們的行為,也從根本上提升了我們的執行力。
2. 可以幫助我們從已有知識中發現新的知識。反思不僅能幫助我們發現已有的認知錯誤,而且還能讓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產生新的知識。例如大多數網店大件物品的送貨政策是:如果要送貨上門,再加運費200元,如果改成自提優惠200元,可能更容易被接受。這正屬于心理學中的損失規避效應的應用,人們面對損失時的痛苦總是大于獲得時的快樂,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在日常經營中靈活運用這個知識來增加成交概率呢?
3. 可以督促我們檢查學到的理念和知識是否得到應用。在這個方面,本杰明富蘭克林做的很突出,富蘭克林出身貧寒,只讀過兩年書,為何他能起草《獨立宣言》,取得驚人成就?他正是給自己列出了要到達的各種目標,然后每天反思對照,檢查自己哪方面沒有達標,然后不斷克服差距,最終實現人生價值和目標。我們雖然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但堅持每天拿出10分鐘時間反思自己工作和為人方面不足,然后加以改正還是能做到的,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的精進,越來越靠近目標。
當我們養成反思的習慣,解決問題的能力就一定會提升一個新的層次,這種提升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時間的節約,執行力的增強,還有人性的修煉以及別人對我們做事態度和能力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