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季第1周-174霄霄霄宇-《史記》

《魯周公世家》

本段摘錄了《周公相成王》。

   其中有一典故“握發吐哺”,因為周公禮賢下士,廣納人才,洗頭的時候捉起頭發,沒有洗完就要收好;吃飯的時候把飯吐出來,為了莊重恭敬的去見賢士,原文是周公告誡自己的兒子,去了魯國以后不要認為自己身份尊貴而驕傲: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脯,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后有曹操的《短歌行》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出自于此。

  周公是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個人,在周武王去世以后,他協助周成王處理政事,安定了剛剛經歷戰亂的天下,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周公最大的貢獻是創建了周禮,為我國民族融合、政治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后人創建了一套完整的行為規范。作為西周禮樂文化的奠基人,周公是后世的典范,連孔子、孟子這樣的圣賢都拜他做榜樣。
   周公也是天下為臣者的代表,心底無私,一心為國,即使受到誣陷、承受委屈也毫無怨言,依然恪守臣子的本分。周公也是善于執政的典型,他謙虛謹慎,善于汲取人才。
 
   周公不僅是一個杰出的統治者,也是一個忠誠的臣者。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在代替成王時時刻擺正自己的位子,一旦成王成年立即歸還朝政,沒有謀反的想法。
   謀反這件事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博弈,對于個人而言,如果確實有能力當然想要得到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權力(雖然更多人是沒有能力名不正言不順也要權力),國家也許在有能力的人手中更好地得到治理,但是謀反代表著背信棄義,要密謀要推翻名義上合理的東西,不管是當下還是以后都有潛在的信任危機,同時也給社會傳遞了動蕩、背棄道德的訊號,治理起來就更加不易。昏庸君王被推翻的除外。
    所以最好的控制是思想控制,讓百姓心悅誠服,恢復道德,提倡良好的秩序比嚴酷的刑罰效果好。而皇帝是推動這一機制的首要動力,自己做的好別人看到了自然會lead by example, 自己沒有能力又不思進取,必然導致混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