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朋友給我推薦了一部《極盜者》的電影,終于看完了,他問我,看后感受如何?我答:相當震撼,我寫個觀后感吧。
這部電影太適合我這種愛運動的人觀看了。這是一部挑戰人類極限的電影,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極限運動,摩托越野、跳傘、沖浪、飛行、滑雪、攀巖等。看完后,真的是讓人眼界大開,血脈噴張,熱血沸騰,進而想各種嘗試。
單從風光畫面場景,視覺沖擊力來說,效果真的是非常棒。每一幀的畫面都做到了極致,真實。那些個震撼渾厚的場景,如萬丈深淵縱身一跳飛行的刺激,踏著沖浪板沖破滔天巨浪的瘋狂,雪山之顛無路滑行的突破,壁立千仞徒手攀巖的驚險……真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從劇情方面來說,就不那么出彩,是一個老套的故事,警察猶他為抓捕罪犯當了臥底,并和他們一起進行了尾崎八項的極限考驗,但最終無法殊途同歸,于是劃清界限,展開追捕。最后罪犯博迪和猶他相逢于最后一個考驗:水之生靈。在狂風驟雨,滔天巨浪中,博迪毅然決然不顧勸阻,踩著沖浪板沖向了那有100英尺高的巨浪之上,直至淹沒,消失……
看完影片之后不禁在想,導演到底想向觀者傳遞怎樣的訊息與理念?返回挑了幾個點,回味。
你看到了夢想,為夢想努力突破,挑戰極限的精神。沒有了夢想,你還活著干什么!
你看到了這個地球的壯美,自然的美好,遼闊,神奇。這是對自然的致敬,對自然的禮贊。博迪山顛之上對猶他說:“這個星球正在瀕臨死亡,我們的付出必須多過索取,阻止孕育我們生命的地方走向毀滅。”這是他所選的道路,于是拯救自然,摒棄自我,不再回頭。用一種近乎悲壯、慘烈的方式表達了對自然的發自內心的毫無保留的敬畏,直至與之相融合,成為它的一部分。
攀巖面對陡峭山壁,同伴說無路可走時,博迪說:“我能看見,路很美。”在片尾面對滔天巨浪博迪對猶他說:“你難道不覺得美嗎,不覺得很美嗎?”最后在極致的美中,在登峰造極的巔峰中。
死亡。
思緒輾轉到了最近看的渡邊淳一的備受爭議的《失樂園》,男女主人公在愛的極致中,飲毒自盡,緊緊相擁,微笑著迎接死亡。異曲同工。同樣的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不可思議。
日本文化研究家唐月梅指出,渡邊先生所要表達的是這樣一種生死觀和美學觀——死亡是絕對的、無限大的“無”。是東方式的虛無,所謂“無中萬般有”。覺得有點禪的味道。道行不深,再另行慢慢體悟吧。
從作品中走出來,覺得不管電影還是文學作品,都只為人們展示的是一種或多種可能、愿景、臆想,為人們帶來視覺上心里上一種美好的或復雜的包含各種感受的沖擊與愉悅。
回到現實中,哪會有人用那么極端的方式去赴死,去尋求極致。我們都在平凡中庸俗中慢慢的活著。可是對待死亡我們卻有著太多的忌諱,恐慌,畏懼,痛苦。好多人都在摸索著尋求著解脫頓悟之道。記得在書上看過一句話:當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在哭,但別人都很開心;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別人都在哭,你自己很喜悅。所以,死亡并不可悲,生命亦不可喜。
我們的修為或許參不透那樣深的奧秘,但我們的生活態度可以選擇。無畏生死,“生有何歡,死有何懼”。腦中又迸出一詞:向死而生。不去想那些深刻的哲學理論解釋,覺得就是以一種不避諱死亡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勇于面對,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挫折,不懼死亡,積極樂觀的生活!
人生路上繼續慢慢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