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親子閱讀的一些想法

武老師是我的尊長。她在過去的20多年中,在三家大型跨國企業中從事大宗商品貿易,并擔任管理職位,先后在北京、新加坡、倫敦工作,現定居新加坡。面對忙碌的工作和跨文化的環境,她依然把孩子培養得很出色。她堅信,職業婦女照樣能帶好娃,只要肯用心思、肯下功夫。最近,她先后在新加坡和國內建立了親子讀書群,以幫助0-12歲孩子的家長們做好家庭的親子閱讀,反響十分熱烈。

如果您家里有0-12歲的孩子,看了下面的文章后,認同武老師的教育理念,也有興趣加入親子閱讀活動,歡迎與我聯系。

歡迎大家加入“親讀”群的親子閱讀活動。 對于所有榮任“家長”這一職位的年輕人,我必須表示由衷的敬意!這是一個最難擔當的職位——事先沒有任何專門系統的培訓,也不清楚未來會遇到什么,“哇”的一聲啼哭,你就被宣布上崗了。中途不能間斷,終身不得辭職!這就是我對你們表示敬意的原因。?

我接受這一職位,是在19年前。當時恰巧讀到一本書,叫《卡爾維特的教育》。書中最打動我的,是卡爾的父親說過的一句話:“賜我一個普通的孩子吧,我一定能把他培養得卓越。”卡爾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家長”其實是一個非常“大權在握”的職位,關鍵是你是怎樣用好它。

?19年來,我有兩大體會:?1)家長比老師的角色重要太多了!往遠里說,愛迪生被所有的老師拋棄,最后是在媽媽的支持下成長起來。往近里說,你和一大群其他人,以相似的成績考上同一所學校。畢業時,卻有大的差異。師雖同,而家不同也。

2)那些0-3歲時難熬的時光、那些3-6歲時瑣碎的時光,原來竟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時光。它將影響或決定孩子的思維是否清晰簡潔,青春期是否逆反,成年后怎樣與家人及同事相處……

孩子是我們的基因傳承。人忙碌一生,意義何在?你我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很可能會說“個人職業成就”。不過,如果你讀過《自私的基因》,就會明白:自然造就你我,其實是個“陰謀”,它是要我們留下自己的基因,并盡量優化他。既是“天意”, 就該順從,否則必有后果,那就是:你小時候欠下他(你家娃)的,將來都得加倍償還。“償還”的方式太多了,從上學成績不佳,到青春期逆反;從與父母嚴重沖突,到與他人不合,甚至自取性命。

我真正領悟到這些,是在進入不惑之年,見過許多人、讀過許多書、琢磨了許多事之后。于是,我想把我領悟到的盡可能多地傳達給后來的人,讓他們在后悔之前就及時明白:孩子生命之初的那幾年,對于自己來說,只是一生的1/10;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也不過是20%;但對于孩子,卻是決定他一生的最重要時段!想清楚了這些,你就不再會為孩子奪去了你的自由而黯然,為他打擾了你的工作而煩惱,為下班之后是陪小孩還是陪老板而糾結。

親子閱讀的好處

親子閱讀能幫我們盡量避免上述問題。就我的切身體會,它有如下好處:?1)教孩子早認字。 在娃出生前,我有幸接觸到一個節目,就是基于嬰兒大腦發育的特點,教他早認字。在娃幾個月的時候,我們全家人有空就跟他說話;在墻上貼滿了識字卡片,給他指讀。果然,娃1歲時開語,隨即就能認墻上的字了。鄰居大驚,以為“神童”,其實每個娃都能做到,只要家長事先擁有這方面的知識。?2)培養孩子良好的語感。?剛會說話的孩子,是如何理解抽象詞匯的?靠聽。聽的多了,就理解了。記得兒子剛開始說句子的時候,我習慣用“否則”這個詞,后來他就學會了。閱讀故事,能夠強化兒童這方面的學習,幫他從小建立起語法概念,習慣用完整的句子表達。這將為孩子后續的學校教育打下重要的基礎。

3)利用孩子的記憶力。?兒童在開始說話以后,會表現出極強的記憶能力,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利用好它。我在孩子會說整句時,開始教他背詩。到兩歲生日時,他已能背整首《木蘭詩》。3-4歲時,又教了“弟三百千”(《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一天上幼兒園,他堅持把襯衫的紐扣一直系到頭。奶奶問:“扣那么緊干嘛?脖子多勒得荒呀?”他很認真地說:“《弟子規》里說,冠必正,紐必結。”后來上了學,孩子從未因為行為問題讓我們費過心。好多家長都來問我:“你工作那么忙,怎么還能把孩子帶得那么好?”我就交出“秘訣”:背《弟子規》,并把它當作全家人的統一標準。

4)培養起對書的感情。 一個孩子,如果在6歲以前常吃面條,他可能這輩子都愛吃面;如果他從小被書環繞,也會終身對書有一種親近感。什么是“環繞”?我們家是這么做的:在孩子剛會爬的時候,把帶圖的認字卡片貼滿床以上的墻面。他爬到哪里,就給他念哪個字;在孩子會走路時,把許多“撕不破”繪本和玩具并排擺放,讓他的潛意識里認為:書就是玩具的一種;在孩子能夠認字以后,把家庭書架最低的兩層都騰出來,全都放上他的書,讓他可以“信手拈來”。上小學后,得了壓歲錢,大年初二的第一站往往是書店。平時他去同學家玩,回來后,也經常跟我們講:“XX家有好多書。”“XX家書不多。” 每一個時代,都有something,與書爭搶孩子的注意力。在我小的時候,這個something就是出去“瘋玩”;在我家娃的時代,這個something就是動漫;在今天,這個something是YouTube和游戲。不過,只要你相信“讀書能強國”這個statement還成立,而且永遠不會被“瘋玩能強國”或“iPad能強國”之類的取代,你就不會被各種現象所蒙蔽,就會樹立起對閱讀的信心。

?5)窺探并捕捉到孩子的心理。?講故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你給孩子讀一個故事的時候,他一定會打斷你,問問題,發議論。你也可以觀察他聽故事時的反應,適時地提出一些問題。你甚至可以適當“篡改”書中的情節,把自己和孩子之間一些好玩的事情揉到里面去。你這樣做,他一定會覺得很有趣,就更愿意參與和表達了。這些都有助于你了解孩子的內心。 給孩子“灌輸”想法,并要求孩子接受,是比較笨拙的教育方法。巧妙的家長,是把孩子當成“主語”,讓他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在洞悉孩子的內心之后,給以引導。

?6)加深孩子對“情感”二字的理解。?

許多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并把考入“藤校”作為成功的標準。其實,只要看看那些藤校每年的學生自殺數據,你恐怕就會另尋標準了。我不是說考大學不值得追求,我是想強調,我們作為孩子的人生導師,應該擁有更大智慧,把孩子引向畢生的幸福。考大學,僅僅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小目標。

支持我們度過一生的,是我們的知識水平和學歷嗎?不是。根據我的觀察和思考,是我們與周邊人構建良好關系的能力。比如,你能獲得父母的愛,你也愛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你有許多朋友,與同事和上下級關系也順暢……。如果這些關系出了問題,人就會受到打擊,有些人甚至會失去生活的勇氣。那么,我們靠什么去構建起這些良好的關系呢?靠正確地閱讀他人,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能力。

小孩子都能體會到自己的情感,比如高興、悲傷、恐懼、孤獨……。當這些情感發生在別人身上,他怎么能理解到呢?一部分是從身邊的人身上,更多的可以從故事里得到。培養娃的這個能力很重要么?非常重要。想想你的辦公室,里有沒有這樣的人?他明明是名校畢業,腦袋也足夠聰明,可就是一說話總容易讓人“撮火”。什么原因?情商欠缺——他欠缺“閱讀他人情感的能力”。如果你的好奇心足夠強,做個case study,一定能從他兒時的成長經歷中找出線索。

?7)提高孩子的閱讀和表達能力。

閱讀能力是學習一切學科的基礎,這個道理顯而易見。互聯網發展到今天,知識已經變得不僅available,而且affordable。你想學任何門類的知識,幾乎都可以方便、廉價地學到。就看你能“嚼”多快、“咽“多快了。可以說,我們是迎來了一個閱讀和理解能力大比拼的時代。?表達能力有多重要?我以前有個老板,澳洲人,自小貪玩,20多歲了,還在一邊教英文糊口,一邊做搖滾夢。后來機緣巧合,進入到大型跨國公司,并憑借出色的口才和非凡的領導力做到了很高的職位。據他回憶,他很感謝母親做過的一件事,就是盡管他小時候不太聽話,都始終堅持送他去上drama & speech班。我聽了以后,深受啟發,回家之后,在娃的表達能力上大下功夫。經年之后,碩果累累。現在回頭看,真心感謝小時侯那些一起閱讀的時光。

8)加深母子/父子之間的親情。?”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對于孩子來說,最美的聲音,就是來自爸爸媽媽的,因為那里面有親切感、安全感和深深的愛。同一個故事,你可以去”喜馬拉雅“下載一段錄音,也可以自己為孩子讀。后者可能發音不夠標準、會讀錯了重來,但是在孩子耳朵里,那是最美的聲音! 我們鼓勵大家在給孩子讀故事時盡量錄下來,這樣有多種好處。試想以下情景:

A)明天如果你不在家,可以讓老人給孩子放錄音,使他依然能聽到你親切的聲音。況且,孩子通常不在乎一個故事聽好幾遍。

B)當你出差在外,想念孩子,打電話時間又不巧,這時,你可以掏出手機,為他錄一段故事發過去。當孩子聽到你娓娓動聽的聲音,他會是什么樣的感覺呢?

C)孩子要小學畢業了,你百感交集,又不好意思把他摟過來抒發一通感情。這時,你選擇一段文字,把它錄下來,再配上點音樂,送給孩子。是不是一件很雅致的禮物呢?

D)你堅持給孩子讀書,積年累月,留下幾十個小時的音頻資料。孩子成人禮的那一天,你把這些音頻打包送給他。是不是會相當自豪呢?那個站在你面前的青年,聽了你十多年的朗讀,想必也一定變得不凡吧?將來他成了家,有了下一代,會不會把你的做法傳下去呢?

E)你老了,老到只能待在屋子里。想給遠方的孩子打個電話,又發現沒啥可說的。忽然,你收到一條音頻,是孩子為你讀的一段文字。因為他從小的時候就聽慣了你錄的音頻,今天忽然想起你,也就順手這么做了。你會不會心潮澎湃,甚至老淚縱橫呢??9)促進父母自身的進步。?”親子閱讀最好堅持到12歲“,這是我在一本英文書里讀到的。當時我的娃不到10歲,正在猶豫是不是還需繼續輔助他閱讀。那本書里(對不起,實在想不起書名了)的這個觀點強化了我的信心。原因是,當孩子能夠獨立閱讀之后,他的能力其實是有限的。你要讓他讀更高一級的書,他會遇到詞匯、理解力、背景等多方面的問題,自己就讀不下去了;但是,如果家長帶著他讀,幫他掃“雷”, 他的閱讀能力很快就能提升上來。 實踐表明:帶領十一、二歲的孩子閱讀,對家長的挑戰是較大的,它最終把我推上了終身閱讀的道路。我很感謝我的孩子,如果不是為了與他,為了一起討論那些天馬行空的問題,我可能不會做到一邊滿世界地出差,一邊堅持每周讀完一本書。孩子給了我閱讀的動力,閱讀之后的我,又成了他更好的成長伴侶。多年來,我們之間有趣的話題滔滔不絕,幾乎無暇去重復“吃飯穿衣”之類的瑣事,感覺有很多qualItty time。(據我觀察,好多家長被長大后的孩子“嫌棄”,都是因為話題枯燥而且重復。) 我相信親子閱讀的好處比這還多。大家只要開展起來,就不難有新的發現。

結束語

這些年東游西走,心中生起這些的感慨:為什么在英國、日本、美國、法國的破舊地鐵里,有那么多人在讀書,而在中國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的高鐵里,讀書的人卻寥寥無幾?中國的下一代真的已掉進手機和游戲里、離讀書越來越遠了么?不應該!我想,在離我很近或很遠的地方,一定還有許多想閱讀的心,他們是些年輕的家長,仍相信“讀書可以強國”,他們只是被淹沒在低頭玩手機的人群中。我希望找到他們,讓他們知道:閱讀者不孤獨。有許多人,正同與你一起,走在陪娃閱讀的路上。?咱們這個活動,主要強調父母親口讀。所以,不要在乎你讀的準不準、是否會犯錯。你只需記得:父母的聲音是最美的。你把一個故事念成啥樣,那正是你的特點。你甚至可以用老家的方言去讀一個故事,孩子一聽,他知道那就是你!

請記住:你為孩子做的每一次閱讀,都不普通,它將成為你們家庭精神財富的一部分。

附:群內活動規則

入群后請先改名。格式為:

你的名_娃的名(娃的年齡)_所在城市

基于大家輸入的信息,群主會做好卡片??。然后,你就可以熱情飽滿地開始給娃讀了??。

怎么打卡? 1)憑良心。你只要給娃讀了,即使沒有錄音,也可以打卡; 2)憑錄音。iPhone用戶,請直接share到群里。Android用戶,請先存到“我的收藏”里,然后以.m4a格式share到群里。 3)爸媽都在群的,請各記各的帳??。僅一位家長在群的,可以把爸、媽、娃們讀的都記在自己的卡上。另外,也歡迎帶你的另一半入群,以便增強你家的氣場??。 請牢記:只要你讀,就是最棒的。家長之間不比較,更無競爭。 本群只打卡,不排名。不過,如果你一個月過完還是0記錄,就會被移出群。“涼快”一個月之后,才有資格再次加入。 為什么要鼓勵大家錄音?有以下好處: 1)方便給娃反復播放; 2)方便家長之間分享好的故事; 3)家長因出差、旅行等原因不在娃身邊時,也能給娃送去優質的陪伴。尤其利于留下“爸爸忙,但是也很愛娃”的證據??。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