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
在活動結束后,我定了一個目標持續每日寫作49天。然,從上周的狀態看,每日的任務成為了將就,并找各種借口推脫逃避。去北京兩天,一切計劃都被打亂。本想好好看書一周后全力以赴考試,結果來個措手不及,既想去北京,也想考過級,二者不可兼得。在沒有違背老師意愿的情況下,我帶著書進京“辦事”去了。也許這樣的行為在與我同行的小伙伴眼中,就是不屑。因為她從來沒有問我,為什么考心理學,更沒關心過我準備得怎么樣。她云淡風輕的樣子,讓我覺得好尷尬。如果沒考過,豈不是很丟人么?
2.辯駁
因為去北京,會玩,玩過后很累,根本沒時間看書;因為面臨考試,我需要時刻看心理學的書,沒時間看別的書,讀文章,更不用談寫作了。其中有兩天的內容,我寫得很爛,字數極少,三言兩語概括了當日之事,接近流水賬的水平,所以我沒在微博發表,留給自己看就好。
3.反思
我更加明白了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為了讓自己的文章與利他性沾邊,周六我獨自去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這樣既有影評可寫,又能放松放松,兩全其美。這才憋出一篇相對不那么糟糕的文章。人有時候,必須逼自己做一些不得不干的事,死磕自己,例如寫作,真的是一個人在奮斗啊!寫了沒人看,看了沒人評。
我明白寫作是為了鞏固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單純敘事只能證明我可以寫出來,但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看書怎么可以?我好自為之!
4.改正
至于如何彌補我上周的損失?
作為一個小小的警告,我必須把之前兩篇文章補充完整,這是其一。
碼完這篇文章立馬行動。
二,每日一本書,請好好閱讀,即便看不懂也要堅持看完。看完后,把感受寫在每篇文章后面。公眾號太多,刪減至十個為止,只關注不看料,趁早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