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圣人,人性善惡之辨。
1.孩子眼中的圣人
前些天給孩子讀故事書,關于歷史名人的精彩故事,其中就有孔子的故事,小二聽完孔子推廣“仁愛”“禮教”周游列國游學的事跡以后,說了句:“媽媽,孔子真好,我也想當孔子。”
小孩子的話,聽聽就好。心性不定,今天想當奧特曼,拯救地球;明天早晨起來想當挖掘機司機,后天要開大巴車,滴滴滴……
我說:可以啊。但是孔子他太聰明了,是老師的老師,一般人當不了他。要想成為他這樣的人,得努力學本領……越努力,離他越近。
2.孔子也是是歷代許多仁人志士崇拜的偶像。
明代圣人,崇尚“知行合一”的心學家王陽明先生,小時候天資聰慧,生性頑皮,調(diào)皮叛逆。
父親王華是狀元,讓其用心讀書,將來跟自己一樣考功名,“學成文武藝,買給帝王家?!本拖窠裉煳覀兒芏嗉议L期望孩子“考公”一樣??紓€好大學,學個好專業(yè),好考公務員,鐵飯碗……,“學而優(yōu)則仕,望子成龍,很現(xiàn)實的愿望。
但年小的王陽明確立志要當圣人,學孔子……說出四為: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父親王華吃驚說:“志向遠大是好的,但你沒有政治能力和政治平臺(資源),是當不了圣人的??鬃?,幾千年才出一個,那是萬世之師。眼前的《四書五經(jīng)》你都搞不清楚,還尋思當圣人!而后來的王陽明也確實認真求學,吸收儒道佛精華,朱程理學,文武雙全,在朝廷當要職,平定叛亂,龍場悟道,成為心學派圣人(唯心主義,哲學家)。
而后來他也確實往這方向努力,靠近,也成為圣人了。
3.人性本惡還是本善?
前面了解了名人趣事。
孔子,孟子主張“人性本善”,三字經(jīng)中說: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說:“人性本惡,善是因為被教化了?!彼乃枷胫袔в锌鬃拥娜蕫鄱Y教,也有法家法治的思想。(他的學生韓非子和李斯就是代表)
晚上,圍坐在一起泡腳,小二說:“人性本善是對的,我覺得?!?/p>
大嫚說:“人性本惡,不然怎么有那么多壞人?還有戰(zhàn)爭?!?/p>
她倆爭論不下,小二說:“媽媽,你說說”。
我說:“你倆說的都有道理?!?br>
孩爸一般不吱聲。他可能覺得這些討論太早了,小屁孩懂個屁啊。就像帶孩子下棋,他覺得小二連個字都不認識,還下啥玩意(后來孩子不但認全了,還理解了牽制,觀棋不語等意思)。
不發(fā)聲也算是支持吧。
(上大學時候,有門課上就講了“經(jīng)濟人假設,X型和 Y 型人假設”也是兩種假設,類似于性善論與性惡論。當時課堂上也沒有討論出來所以然。)
小二說:“那你說的就是人性本中了”。
哈哈哈哈,新腦瓜有點意思。
人性本中。我第一次聽這說法。
其實我內(nèi)心支持“人性本惡”,不然要讀書,要教化干什么?戰(zhàn)爭與屠殺還不夠說明嗎?只不過想維護孩子心中的那片凈土,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