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冬至了,十天后就是元旦了。不知不覺又是一個新年即將來臨。
去年的此時,很多事情還記憶猶新歷歷在目,仿佛昨天發(fā)生,不成想已經過去整整一年時光。
過了冬至和元旦,農歷新年也不再遙遠。只是如今過春節(jié),再也沒有兒時的那份期盼和激動。只是對于我們這些漂泊在遠方的游子來說,唯一值得期盼的就是春節(jié)可以回家和親人團圓。除此外,并無他新意。
還記得兒時的春節(jié),每當過完臘八,大人們嘴里就開始念叨,過完臘八年下就快了呀。
于是大人們開始忙著準備年貨,村里的小販也忽然間比平時多出幾倍,大車大車的蘿卜白菜,蓮藕,蔥姜蒜等等運到村口,聽到吆喝聲,村民紛紛圍上去挑選各自所需。
每家都會買上成捆成捆的蔥和蒜還有蘿卜,白菜等等。買回家后,天氣冷怕凍壞了,就在墻角處挖個淺坑,把蔥和蒜苗埋起來,根在土里,只露出葉子,等吃的時候再一棵一棵拉出來。這樣可以保證莖部不被凍壞。蘿卜則是另外再挖一個坑,把蘿卜并排放進坑里,再澆上幾桶水,上面蓋一層薄土,就算是保鮮室了。在農村沒有溫室的冬季里,鄉(xiāng)里人就是這樣儲存過冬蔬菜的。倒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去挖埋在土里的蘿卜,土層經過零下七八度的低溫凍過,虛虛碎碎的,一锨挖下去,立馬露出了青白青白的大蘿卜,看見蘿卜那一刻,有種難以形容的興奮和喜悅的心情。
在大人的忙碌中,我們這些孩童們也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母親會在哪一天刻意上集市給我們買回來新衣服,放學回到家里,母親把衣服拿出來,套在我們身上試試看合不合適,漂不漂亮。
那時候窮,平時添新衣服的時候不多,也就盼著春節(jié)可以有件像樣的衣服,看著嶄新的服裝,心里那個激動和開心,穿上真不想脫掉,可是試完后,母親要求我們立馬脫下來,然后疊好放到她的衣柜里,一再叮囑沒有她的允許不準拿出來穿,說得等到大年初一那天才能拿出來穿。
大人這么交代了,我們心里一百個不愿意也得遵守,于是就急切的盼著大年初一趕緊到來。天天追問著母親,還得多少天過年?母親總是敷衍了事的回答,還得十來天吧。那時候也不知道十來天是個什么概念,只覺得母親口中那個十來天是那么的漫長,總也到不了。
一天天的,家里年貨越來越豐富,大人幾乎每天都要去集市,一點點的置辦年貨,大塊的豬肉,雞,魚。再去鄰居豆腐坊磨個豆腐。成盒的炮丈,對聯(lián)紅紙,瓜子零食,禮品。屋里子堆成小山樣。
每天準備一點,到春節(jié)來臨,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然而對于我家來說,春節(jié)里還有個極大的憾事。
因為我們的外婆家比較遠,春節(jié)的時候,別家都有成群結隊的親戚提著大包小包的各色禮品來拜年,小孩子們也可以跟著大人去附近的姨媽和舅舅家拜年,而我們家冷冷清清,既沒人來,我們也沒處可去。
整個春節(jié)也就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做點好吃好喝的,永遠沒有隔壁家賓朋滿坐,吆五喝六熱鬧非凡的場面。
幼年時期的我,對此也會有些許失落和感傷的情懷。
春節(jié)過后,當小伙伴們個個眉飛色舞的講述在親戚家的見聞,和炫耀又掙了多少壓歲錢的時候,我們只能默不作聲,靜靜的站在一邊聆聽羨慕。
這也是在童年記憶的春節(jié)里,最為印象深刻的一部分。
我和姐姐的生日
其他人也許只是單純的盼春節(jié),而我和姐姐,不止盼春節(jié),還有一年一次的生日,也就是每年的臘月二十六的那一天,是我和孿生姐姐的生日。
可是,每年的那一天,母親都在忙著蒸饅頭,卻從來沒有認真的給我們過一次像樣的生日,最多就每人煮個雞蛋一吃了事。
每年的那一天,母親都是系上圍裙,洗凈了雙手,一個人在廚房里忙碌。一天能連續(xù)蒸上兩到三鍋饅頭。我們則和小伙伴們在門口的空地上玩耍做游戲。隔一會兒跑去廚房看一眼饅頭蒸好沒。
母親把饅頭揉好放到籠屜里,坐在灶臺前燒火,蒸饅頭需要柴火好,火要大,幾天前母親就吩咐父親準備了很多干燥的樹枝,把廚房堆的滿滿的,過一個春節(jié),差不多得燒掉一個小柴垛。
第一鍋饅頭蒸好了,也差不多到了中午,母親站在門口喊一聲,饅頭熟了,回來吃吧。我們立馬停下手里的游戲,蹦跳著跑到廚房里,看著掀開鍋蓋那一刻,白花花的饅頭冒著熱氣騰騰的蒸汽,傾刻彌漫了整個的廚房,慌忙伸手去抓,卻被燙的又縮了回來。在大人的呵斥中站在一邊,等幾分鐘后熱蒸汽慢慢消散,這才抓起一個就啃。
其實平時天天都有吃饅頭,也并不稀奇,不知為什么,總是感覺春節(jié)里母親做的饅頭要格外香甜,多數(shù)時候,剛出鍋的新鮮饅頭,我不用就任何配料菜類的,就能一口氣啃一個。一個饅頭啃完,基本上也就飽了。中午再做什么飯也不吃了。
并且饅頭里還會包進去紅棗或者是煮熟后拌過糖的紅豇豆。所以也就更加愛吃。
所以,幾乎我童年期間的每個生日都是饅頭和雞蛋打發(fā)的。
很小那時候倒也沒覺得如何,大點之后,在學校里,一年到頭不停的有同學過生日。那年代人窮,條件好點的,知道哪個同學過生日了。會有好友買張賀卡或者一支圓珠筆啥的互相贈送。那時候,看別的同學互相祝賀贈送禮物,真心羨慕。可是我們手頭零花錢不多,平時除買學習資料和喝開水,基本沒有多余的錢供我們揮霍,再者自己過生日的時候都放假了,從來沒有在學校里過過,所以就免去了這些繁文辱節(jié)禮尚往來,也算是兩省了。
只是看別人過生日有人祝福,自己難免也會感到失落和遺憾。心中有點怨恨,干嘛自己的生日是在那一天,不能在學校里和同學們一起渡過,當然也有些許慶幸,這樣也好,省去了來回贈送的人情往來。因為,我實在拿不出多余的錢去買禮物。
因此,在很多人注重過生日的環(huán)境下,我們卻沒有真正隆重的為自己慶祝過一次生日。
十八歲的生日,收到人生中第一份生日禮物
那一年,我們在南方打工過的第一個春節(jié)。
臨近春節(jié)廠里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就剩下五六個不想回家的還守在那里。
臘月二十六那天,廠里放假了,我和姐商量了一下,決定奢侈一回,為自己慶祝一下十八歲生日。
生性不愛張揚,喜歡低調的我倆,平時見多了身邊的工友老鄉(xiāng)過一次生日大擺宴席,熱鬧非凡的場面,感覺那樣太鋪張浪費,太過張揚,于是我們一商量,決定誰也不告訴,倆個人悄無聲息的,去外面挑了一個偏僻的小飯館,點了兩個小菜,兩瓶飲料,姐妹二人面對面,有說有笑的慶祝著自己的生日。
二人本以為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在不驚動和打擾任何人的情況下把生日給過了算了,不成想,在我們菜吃到一半的時候,忽然飯館里闖進來一個熟悉的面孔,一個工友女孩竟然也來這家飯館吃飯,被她撞個正著,女孩看平時一份米飯一個素菜簡單生活的我們,今天竟然破例點了小菜,聰明的她立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至此我倆無法再隱瞞,含笑著略帶尷尬的默認了自己的“罪行”。
二人卻在心里笑了個半死。
吃過飯,姐妹倆手拉手往回走,路過一家書店,順便進去買了兩本最喜歡的雜志,一本《知音》一本《世界未解之迷》。也算是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吧。
回到廠里宿舍,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大概都出去逛街了吧。吃飽喝足的我們,一人抱一本書,靠在床頭各看各的。
正津津有味的品讀著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忽然蚊帳被拉開,伸進來兩雙手,手里捧著禮物,嘴里念著:“祝枝梅生日快樂!……”
我們被兩個女孩的突然襲擊整的有點措手不及。
原來,那個撞見我們的女孩回來給另外幾個工友訴說了在飯店里碰見我們悄悄過生日的事,工友勤和倫聽說后趕緊去市場挑了禮物奉上,算是給了我們一個不小的驚喜。
原以為二人低調的悄悄渡過了就算了,結果還是被大家抓了現(xiàn)行。
其實,收到這份禮物,內心里還是滿心歡喜的,畢竟,這是長這么大收到的第一份生日禮物,一本精美相冊和一個漂亮的音樂盒。
至今,二十年了,那本相冊依然被我們珍藏著,翻開第一頁,是曾經的工友勤那娟秀的字跡:祝枝梅生日快樂!越長越漂亮!落款:勤
憶起這么多年來,似乎也就收到過這么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生日禮物。
只是遺憾的是,生性有恩必報,有情必還的我,因為后來和勤她們各奔東西,始終沒有機會去還了這份人情。成了我心中無法釋懷的一大遺憾。
在以后的這么多年里,也沒有再認認真真的為自己慶祝過生日了,當然也沒有什么禮物。當然我也不會感覺到有什么不好,平凡普通簡單快樂。就是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