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金銀花因為其漂亮芬芳成為我一直以來稀罕的東西,童年的金銀花神圣稀奇,后來夏天在菜市場有了鮮金銀花售賣,雖然香氣依舊,可是湊近一看,金銀混雜,有的被壓傷,記憶中神圣金貴的花兒被如此糟踐。所以,每次我只是路過聞聞芳香,想念著童年的金銀花棚。
媽媽工作的單位是一個民辦幼兒園,園里后面有一個金銀花棚。金銀花種在一個廢棄的灶臺,據說這個灶臺當年公社化時給人民群眾煮飯用的。每年夏天,金銀花的葉子長得密,藤蔓穿過媽媽和曾老師、池老師搭的棚子,一片綠油油的棚擋住了正午的烈日,孩子們在花棚下快樂地嬉戲。爬滿架子的花兒或金色或銀色地相間著,在綠色的棚子上,很是好看,一陣風吹過,花香從院子后飄到前院,暑氣頓消,精神氣爽。
園里的金銀花不知為什么,葉子長得多,花兒少,也或許長在高高的棚子上比較難發現。有一次池老師的兒子羅生哥勾了金銀花準備帶回家煮涼茶,藤蔓上帶著零星的金銀花,他向我們示范如何吃上新鮮的花蜜:把花柄輕輕折斷,抽出一條花蕊,長長的花蕊帶出甜甜的花蜜,伸出舌頭輕輕一舔,哇!真的是甜的啊,金銀花一下子成了我們的神奇花。于是,每天都在棚子下往上瞧,虔誠地看,然后疊上桌子,爬上去把花兒剪下來。
金銀花少,媽媽剪了金銀花藤和葉子煮涼茶給我們喝,但是不管你放了多少糖,煮出來的涼茶依然苦得很,多少次趁她不注意偷偷倒了。金銀花棚搭得最好的那一年,幼兒園里有了一臺風琴。可是所有的老師都不會彈,反而曾老師的老公會彈琴,他到園里給大家表演。太神奇了,一個工人居然會彈琴,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超過2米。媽媽中午不回家,帶著我和妹妹在園里解決午餐,然后練琴,她成了同期老師中最先掌握彈琴技巧的老師。
那一年金銀花飄香,琴聲悠揚,歌聲甜美,一張照片把美好的時光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