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8講:科斯定律的應用

025 - 有人群就有交易費用

觀點:科斯定律說“資源不管誰擁有,它最終都會落到使用價值最高的人手上”,這是假設交易費用為零的理想狀態。現實生活中卻到處都有交易費用,為了調整資源分配,人類制定了制度、風俗、習慣等,它們是對權力和責任的初始界定。

1.例子:有一個工廠噴出黑煙,危害周圍居民的健康。假定受影響的是5戶居民,每戶居民遭受的損失是100塊錢,所以總傷害是500塊錢。如果在工廠安裝一個過濾器,只需要50塊就可以避免污染的傷害。根據科斯定律,無論法官將污染權判給工廠還是居民,最終的結果都會把過濾器裝上——如果工廠無權污染,那工廠自己會裝上過濾器而不是賠付500塊;如果工廠有權污染,居民會湊錢買過濾器并說服工廠裝上。但這一切都太理想了,現實中如果要讓居民來湊錢給工廠安裝過濾器,那會有一系列的麻煩。每戶人口不一致,是不是人多的應該多出點錢?有小孩的家庭是不是要多出錢?更靠近工廠的一家是不是要多出錢?這些麻煩都是現實生活中的交易費用,有時候交易費用可能大到使整個交易無法完成的地步。

2.思考:科斯并不認為交易費用可以忽略不計,而他恰恰就是希望經濟學家能認識到現實生活中的交易費用往往很大,不能停留在理論上去研究社會成本問題。交易費用的存在導致社會資源分配沒有達到最優,此時如果存在能洞見資源應該如何分配的第三方,利用權力對資源進行重新調配,會有效促進資源的合理分配。而這就是規章制度、風俗習慣存在的根本理由,也是對資源、責任、權利進行初始的界定。比如“喝酒不能開車”就是通過制度約束司機,因為司機避免意外的成本低于行人,所以社會制定了法規將責任歸到司機身上。

思考題:你能不能舉出一個例子,你認為它是合理的社會習俗,因為它能夠把資源界定給合適的人使用,或者把責任界定給比較容易避免意外的人來承擔的。

想到兩個例子:

1.現在無人機很流行,但與天上的飛機會競爭航道。飛機改航道成本大,無人機擁有者也不能承擔,航空公司也找不到所有無人機擁有者去給予補償來。此時第三方需要輸出制度來規范行為,避免意外發生,所以有的國家禁止無人機在某些區域飛行。

2.最近有一條新聞,國家規定學習不能布置要家長參與完成、家長批改的作業,這條政策是把教育的責任重新轉移到老師身上,避免教師減負家長增負、學校減負社會增負。


026 - 征地的權衡

觀點:科斯定律一個非常重要、現實的應用,就是對征地問題要有一個持平的看法——征地需要在保障公共用途和保障私有財產之間作平衡。

1.例子1:如果土地私有權是需要收到絕對保護的,那如果有人買下美國從南到北寬度一寸的土地,他就可以將美國一分為二,阻斷東西側的交通,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反過來,如果政府擁有絕地的征地權,可以以“公共用途”的名義將一個人的私有資產判給另一個人,這也是不公平的。美國就曾發生過這樣的糊涂案子,把一個民房判給了一家以“企業可以多雇員工多納稅”為理由進行征地的制藥企業,后來卻沒有建成工廠而把這片土地荒廢了。

2.例子2:征地權利的歸屬既不能絕對歸屬于國家,也不能絕對歸屬于私人,中間需要有個權衡。香港的征地政策是考慮得比較好的。為了幫助開發商解決無法聯絡的所有人(已故等原因)、以及不合作的所有人(釘子戶)的問題,規定了制藥不可分割的物業的80%以上的所有者同意出售,那剩下的20%的業主也必須出售他們的土地;而且要進行這樣的征地,需要經過行政長官的批準。

3.思考:中國的征地問題,來自與國家是土地的唯一買家和唯一賣家(所有權歸國家所有),而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土地交易市場。

思考題:有時候在國外旅游會看到在非常好的地段也保留了私人墓地,你認為是尊重墓地的私人產權,保留原貌,還是讓政府行使征地權,把地價這么高的土地征過來使用推動商業發展?

這個問題不能單純從經濟收益考慮,如果是名人的墓地怎么辦?如果聯系不到后代怎么辦?直接強征的話是缺乏人文關懷的做法。個人認為政府可以定義出可交易的條件,指導開發商根據墓地價值、所處地段的地價提供合理賠償,如果土地擁有者愿意接受賠償的話就可以進行交易。而且個人認為土葬這種方式不太環保,政府可以用其他政策提倡火葬等方式,逐步轉移土地用途。


027 - 尋求合作解

觀點:科斯定律揭示,沖突不是誰傷害誰的問題,而是雙方爭搶資源的問題。在生活中要解決資源沖突的問題,就是要尋求合作解。——講“數”,而不是講“道理”。

1.例子:蜜蜂和果樹是互相利用的一對,蜜蜂利用了果樹的蜂蜜,果樹利用了蜜蜂來傳授花粉,但它們的利用關系是不對等的,會不會有一方占了另一方的便宜呢?經濟學家張五常去做了實地考察,發現當果樹花蜜不足,果農就向養蜂人交補貼;當蜜蜂傳授花粉的服務跟不上花蜜的產出,養蜂人就向果農交補貼。雙方通過交易形成了“合作解”。

2.思考:很多紛爭如果要講道理是很難解決的,而尋求一個令雙方都滿意的交易方式、通過經濟手段來解決,則更能使資源達到最大化利用。

思考題:男女結婚成家,他們都是相互需要對方,但使他們對對方的需要程度是不一樣的,你能給出證據,說明誰更需要誰嗎?

婚姻和愛情不一樣,不單純是兩個靈魂相伴一生,組建家庭是要雙方投入資源,各自有代價。要論證誰更需要誰,不看道理看數的話,那彩禮和嫁妝是一個衡量標準。過去結婚后女方家庭少了一個勞動力,男方更需要女方,所以需要支付彩禮補償。但現在男女更平等獨立了,大家的需求其實差不多。現在有的地方彩禮都只是意思一下,還有男方出多少彩禮女方就出多少嫁妝,加到一起都給孩子,誰也不占誰的便宜。

前段時間有關于上海相親公園的報道,男生家長普遍會列出自家是否有車有房的條件,女生家長會列出年齡容貌身材等信息,這也代表著社會認為婚姻中男女雙方付出的資源是什么,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價格能衡量誰更需要誰,現代人凈身出戶的成本都比以前低得多,這就是為什么大齡青年沒有找到靈魂伴侶也不愿意結婚的原因,沒有特別需要誰。


028 - 成本概念的遞進(關于成本的小結)

1.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放棄的代價需要想象。

2.產品價格不由成本決定,而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產品價格反過來決定原材料的成本。

3.盈利和虧損都是一次性的,發生盈利、虧損后,資源的使用成本會發生改變,沒有旱澇保收的生意。

4.租是對資產的付費。這個租一定程度上是不以付費的變化而變化的,是白賺的收入。

5.尋租是指企業向政府爭奪壟斷性優惠政策的過程中付出的成本。

6.社會成本問題引發科斯定律,傷害時相互的,是雙方在爭奪資源。在交易費用為零的情況下,誰把資源用的好,誰就應該擁有資源。

7.現實生活中,交易費用不會為零,而且往往很高。制度、法律、風俗等的存在,對資源分配進行了初始定義;

8.所有交易費用加起來稱之為“制度成本”,制度變遷帶來“變遷成本”。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