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有做筆記的習慣,不管臺上的人講的是什么,總有那么一兩句走心佳句,我會毫不猶豫齊刷刷地碼到我的筆記本上。雖然我的字不是很漂亮,跟雋秀更是大相庭徑,但也奈何不了我一如既往的愛寫樂寫。
這次培訓也不例外,校長說得多,我記得也多,學校發的筆芯早就用盡。打算從家帶,自己家有兩種芯,某先生帶回來筆的原裝芯,之前用過,明顯感覺不好用,寫出來的字粗且不說,還有一筆沒一筆,看著心情就不爽。還有那手感,澀澀的,很是不舒服。
另一種是我自己在書店買的“真彩”盒裝,筆尖細 ,寫出來的字清晰干凈,手感綿綿軟軟,書寫流暢,不用費什么勁一行字就會順著筆尖流淌出來。開始,我當然想的是把那些不好寫的芯用了,然后再用“真彩”要不浪費那些芯了。我費勁巴拉地用力劃著筆記本,有時候也劃不出一道。
無意中轉頭看到鄰桌的筆記,清清楚楚的黑色字體,著實讓人舒服,再看看我的,寫上的沒寫上的,缺橫少豎的,不完整的黑色字體,哪哪都不順眼。當即決定,立刻換筆芯。
為了把那些筆芯用了,我放著好的不用,“小農意識”發揮得淋漓盡致——不用就浪費了,好端端的東西太可惜了。貪圖便宜,我忍受著書寫的費勁,筆記的不美觀,身心都受到不同的打擊。我要是當時就換“真彩”的芯,還會出現這種情況?苦受這等折磨?損失大發了。
這等“小農意識”是根深蒂固的,我多次發生這種事情,忍受折磨的還有那塊床單。我喜歡的是顏色艷麗的物品,扯床單的時候,一時沒想開,就扯了這塊灰不溜秋的。每天鋪床時,就各種心情不爽,想著那時多看幾家,選塊顏色亮麗的,現在也不至于后悔。越看越不喜歡,再鋪一塊我喜歡的在它上面,眼不見心不煩。
每天鋪兩塊床單,既要忍受心情的郁悶,還要浪費時間,如果當時買我喜歡的,至于現在這樣么,得不償失呀。
還有家里的暖瓶,當時為了省兩塊,選了小區里的藍色暖瓶,回老家看到婆婆給我們買的紅色暖瓶,怎么看怎么喜歡。又一次次責問自己,為什么要省那兩塊買個這色的?不可避免,又一輪惡性循環。
怕浪費,貪便宜,這都是貪小的行為,原以為貪小會省出大的,其實是損失最大,比買那件價錢高的貴多了。因為貪小,我們的時間,精力 ,甚至金錢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這樣,不如不貪,喜歡什么就是什么,心情愉悅,辦事順利,看著哪哪都好。
人就應該有這種大格局,把眼光放長遠,高瞻遠矚,充實幸福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