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要寫一篇關于臺灣的心得給自己看,這是對這次臺灣之行最好的檢視。
首先我必須說,在游歷過臺灣以后我又有了個新的想法,我想在30歲之前去有利全世界所有文化區的主要的國家,或者說我向來一場環游世界的旅行。就先下的東西我認為這些東西是可行的,從一個陌生的社會系統里面去得到幫助,去客服意想不到的困難,區管理自己遇到的危機,通過這次臺灣之行我覺得都有了不錯的表現。所以這樣的規劃,可行度是越來越高的。
去臺灣之前我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團隊寫作和自己的獨立意識中間怎樣的去尋求一個平衡,事實上這個問題被很好地解決了,在一起去臺灣的團隊中,搭建建立了非常融洽的關系,每個人都發揮所長,大家的協調性非常的好,在團隊昂中我病故可以的去充當領頭羊的角色,但時長我的意見會被大家接受,并且有人追隨,這倒是件好事。這說明我能夠很好的進行協作,也能很好保留自己的獨立意志,享受孤獨。這樣的隨遇而安的性質是來之不易的。
去過臺灣之后,我深切地看見日本文化對臺灣社會影響非常的深遠。垂直露面的廣告牌也是學習日本的,日式的字體在臺灣的平面設計當中是隨處可見,手寫體里面我大概熟悉的只有魚石體吧。臺灣社會對日據時代褒貶不一,很多人認為日本的殖民極大地推動了臺灣的現代化進程,但也有人認為日據50年是對臺灣的野蠻掠奪和泯滅人性的統治。在我看來也許兩者都有吧。
在臺灣遇到了蘇迪羅臺風,威力比想象中的大很多,傍晚臺風登陸,風力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驚人,晚上我和朋友們還出去吃了個飯,然后晚上就開始狂風大作了,當然這一切我是不自知的,室友說你睡得跟頭豬一樣。也許真是這樣
早上起來以后就發現,校園里的許多樹被攔腰截斷,樹葉雜亂的占據了小路。第二天一早總務長開車巡視校園,看看檢查學校的受損情況。老教授愛校心切
現在出去的大陸學生是非常強勢的。其根源就在于我們對自身的文化有著非常的自豪感,這點是在我們父輩的身上看不到的。相比較臺灣的學生,大陸的學生更加的主動,有更強的競爭意識,更主動的去獲取知識。
在臺灣我時常會去逛那些和設計相關的東西,在周末臺中自由行時,我一個人買了一張去臺北的高鐵票,看是了我一個人的臺北之旅,信義商圈的誠品是我主要攻略的地方,這是愛書之人的天堂,整整一棟樓都是和文化相關的東西,我之前有去廣東的方所,但其實這里才是更大的文化聚集區。一樓是雜志區到了二樓是書籍,到了三樓就是一些精品專賣
。非常喜歡的品牌,阿萊西和ittala。看到了寫進設計教科書里的水壺,和菲利普斯塔克幫阿萊西設計的外星人榨汁機,非常棒的作品,然后在ITTALA里面看見1938年設計的露珠盤,和2013年rutuu系列的玻璃水瓶,像這樣的真品在大陸是不常見的。非常珍惜這一次的機會。
去過臺灣以后發現各項中的繁華,后的文化基地啊是現在大陸所不能比擬的,如果以后有時間的話我還會希望來臺灣,探索還深埋在角落里的令人歡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