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快樂!”
九月十日,這是聽到和看到的最多的祝福。祝福來自同行、朋友、曾經的學生——(有的還是教書第一年的老學生,有的都有二孩了),還有不少現在教的學生的家長。剛畢業的初三家長發來祝福的似乎很少,但去年時很多很多。那些學生我也教過兩年,而且一直很用心用情用意,真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兒。不過,九月十日過后,仍似乎還沒收到過一個祝福。現在教的學生,也只是收到過汪同學一人的,是在學生放學后坐在慶祝教師節的會場里收到的。但這些孩子的爸媽卻格外熱情,從九月九日起就紛紛在群里獻祝福了。
我絕非個案。跟諸位老師聊及此事,才知道,他們的遭受與我差不多。
說到這兒,我有幾點想申明:首先我不是矯情地向學生討要祝福,或認為非得向老師祝福才是好學生;其次,祝福最好出自本心,祝福真誠,語拙也是最好;再次,不是說所有學生都必須向老師表達真誠祝福,心存感恩就好了,但若是祝福極少,甚至一毛不拔的話,就似乎不太正常,當然更多說明我本人挺悲催,教得挺失敗,覺著學校或是家庭教育也許很可能出了問題,而且還是普遍性的問題,再或者是這個時代功利風氣太熾烈,學生總不至于集體性遺忘吧?還有,學生自己的祝福怎么可能被自己爸媽的取代呢?真誠的祝福可不是什么能買賣的商品,再說也不至于學業忙到無暇說聲祝福吧?
然而,我們老師也許也要反思。如果不要簡單地以分數囚學生,如果不要動輒劈頭蓋臉拉學生來痛批,如果心腸柔軟些,如果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我們是多么愛他,如果平時能與學生心靈彼此交融……也就是說,教育事業,是“心”事,是終要靠“心”才能解決,才能更美好的。
忘不了今年六月發生的事。畢業典禮時,學生深情地說感恩,用多種文藝形式演繹心中的愛,然而竟然集體遺忘了以前教過他們的老師!當然,我得好好自檢討,因為活動前本想著這事,但恰好這會那會像是趕場子一樣,結果就落了空。后來當我與他們“曾經的老師”說明愧意后,他靜靜地說,沒一個學生,到他面前或發個短信,說聲謝謝。他長嘆一聲,苦笑一下,便不說話。看到那么失落,那么尷尬,我不知道說啥,只感覺心里涼涼!經常喊著“師恩難忘”的他們,怎么悄然之間竟成為陌生,甚至夾雜著些許冷漠和功利?
就在九月十一日中午,我路遇這位老師。他正在辦公室走廊里讀一封信。看到我時,滿臉激動,手有點發抖,眼里有些淚光。那是一個他曾經教過的剛上高一的調皮學生寫給他的。我為他感動激動。有學生心里還是感念著這位曾經的老師的,并且利用午修時間匆匆寫了一頁信,并且采用了郵寄信件的方式。雖然我覺得,畢竟只有一個學生。
以前我在高中時,到教師節這一天,高一各班很多學生都要鬧著請假,甚至要求放假半天,理由非常充分,不容質疑——要回初中母校看老師去。我一般是準假。有的學生逾期多時才返回,我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從幾所初中學校畢業的學生,似乎熱情非凡,特別“出格”。女兒初中畢業已一年多,她和幾個好友動輒回初中母校去看望自己的老師們,我很欣慰。我一直以為,中學生和自己的老師關系最純粹最真摯。
感恩很多時候是需要表達的。我很可能太烏托邦。
教師節下午,恰看到河南王老師在某群里說,他沒聽到當下所教的一百多學生的哪怕一個人的祝福,他還說了些自嘲的話,叫人心里很不好受。那晚,他還要值夜修,好象值完班,還要加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