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在云端,我總想起米蘭·昆德拉的一本書:無法承受的生命之輕。
主人公瑞恩是一家裁員公司的員工,簡單來說就是“背黑鍋”,公司開除員工,而他們負責承受被開除員工的哭訴,憤怒,成為他們發泄的對象。瑞恩絕對是一個成功的商務人士衣冠楚楚,有和藹的微笑(據說這個令他很有魅力),業內演講會的重要嘉賓。唯一與眾不同的是,他沒有婚姻,很早的時候就把祖父母送入養老院,與家人關系疏遠,悠游自在,無拘無束,快意人生。這樣自由的生活簡直超級贊,是不是?確實,如果他沒有遇到亞歷克斯的話。亞歷克斯是誰?一個女版的瑞恩。兩人萍水相逢,逢場作戲,成為情人,最后瑞恩還跑到她家去。然后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等等,開什么玩笑,亞歷克斯可是有家庭的好嗎。瑞恩最后當然還是單身汪,依舊在航線上孤零零地飛來飛去,只是那顆心,不再那么冷冰冰了。
我一直覺得,瑞恩的這種生活方式其實不太好,輕飄飄的。當然,其實我并沒有資格去評價瑞恩的這種生活方式,畢竟每個人的抉擇都不太一樣,我們永運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么,畢竟我們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與前世比較,也無法在來生加以修正。那我們就姑且不論好壞,看看我們的主人公自己是如何抉擇的。他與他的妹妹關系疏遠,見面還嫌尷尬。但是最后,他卻想要拿自己千辛萬苦攢下的飛行里程數,來給他的妹妹兌換一次環球旅行。他有自己的一套背包理論,在演講會上,他告訴人們,你的同事,朋友,父母等等人際關系都是重擔,都是枷鎖,他們會讓寸步難行。他一共演講了三次,前兩次那叫一個自信滿滿,從容不迫,然而到第三次的時候,他再也編不下去了,不顧詫異的觀眾還有憤懣的主持人,馬不停蹄地去尋找亞歷克斯。讓他改變的不是重,而是無法承受的生命之輕。他嘴上的那一套說辭抵擋不了內心深處的渴望:希望有人陪伴,人生有所羈絆。況且,他的所謂自由的生活,其實是一種敷衍,他在逃避麻煩與責任。我可不是在黑他,這可是他自己說的:“我告訴人們怎么逃避義務。”再者,這樣的生活與人的天性還是相去甚遠的,我們可是群居的動物啊,需要其他人的陪伴,拋開一切重擔的自由,其實就只剩空虛和寂寞了。
俗話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單身確實瀟灑快活,不過生命終歸需要一些沉重的東西,就像賽車,太輕的話,哪怕你是老司機,也容易翻車。或許生活在大城市不易,高昂的房價讓人喘不過氣,人擠人的地鐵,上班有煩人的上司,讓你惱火的同事,回家還有需要你操心的孩子,有時還要和伴侶吵吵架,拌拌嘴。這些固然令人心煩,然而正是這些生活的重擔,才讓我們讓我們成長,找到生活的意義。正是這些重擔,才使得我們不會像瑞恩的妹夫一樣,突然思考起人生的意義,而不顧眼前的情況。正如昆德拉所說:“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這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三毛,她與電影中的瑞恩絕對是截然相反的兩個人,與荷西生離死別,與許許多多的陌生人有著深深的羈絆。雖然最后為情所累,但是至少她的生活豐滿充實,比瑞恩的有趣多了。
所以,我們都應該找個人結婚咯?也不全是,找個能陪伴一生的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你逛淘寶挑東西可要難得多得多。生理上可以孤單,精神上可不行。我也希望自己能夠記住自己寫的這些東西,當真正的重擔來臨,不會輕易放棄,永遠也不要去體會生命之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