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蔣珠莉
讀賈平凹的作品,被他的深沉所折服,我佩服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更佩服他面對是是非非如金子般的沉默態度。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他的《廢都》首發于1993年,語言質樸生動,意象稠密,象征疊起,堪稱巨著。書中,他將中國步入商業社會的欲望與罪孽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但該書因觸犯了國人底線,遭禁16年,然而卻在風氣較為自由的外國贏得掌聲,1997年賈平凹憑借此書獲得法國費米娜文學獎。
對于自己的諸多作品,他并不愿意多言。他是農民的兒子,有著貼近土地的質樸本色,他不喜吹噓,討厭自吹自擂。他文學造詣極高,卻口齒笨拙,不善言辭。他說自己要對人講的話都在文字里。他認為文學是他的第二個生命,是他與世界溝通的不二橋梁。
他說,磁鐵只對螺絲帽、鐵釘起作用,不對石頭、木塊起作用,文學也一樣。我從不考慮讀者,越考慮,書越賣不動。
早年,我讀過他的《浮躁》,曾驚嘆于他的低調。每部新作問世,無論嘈雜、質疑或是贊美,他都沉默如故,不卑不亢,不溫不燥,緩緩地,緩緩地,按照自己的步伐,行走在這個浮躁嘈雜的世界。任時代如何變遷,他自在地活著,觀察著,保持著屬于自己獨特的風味和風格。
這是不張揚卻依然溫暖有力的人生,這是不耀眼卻照樣活力四射的生活。
我想,沉默該是一種何等有魅力的哲學,將一切情緒囊括其中。含而不露,看似云淡風輕,實則心胸廣闊。順境逆境,以不變應萬變;高谷低谷,以無聲勝有聲。
中國傳統文化中,留白成了了不起的藝術手法,往往耐人尋味,起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作用。古人作畫,亦喜留白,把白留在精彩處,比啰嗦一堆更高級。這樣便給了人猜測的空間。
留白,即沉默。沉默代表一個人的涵養。沉默有時候還是一種了不起的修為。它是氣度,是格局,是眼界,是你我與這個世界的分寸。
記得很小的時候,生活在小鄉鎮的我們經常看到鄰里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的場景。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我們還經常看到潑婦罵街,她們往往言辭激烈,咄咄逼人。臟話難聽話,竹筒倒豆子似的和盤倒出,癮是過了個痛快,孰不知這樣做傷人傷己。看似有理,可結果呢,各種關系兩敗俱傷。事后回想,后悔不迭。
假若以沉默來躲過這場“劫難”,我相信結局會不同。
小劉與合伙人鬧翻,本是合伙人臨時撂挑子,他得知緣由,保持沉默,并未計較。一個人扛起了整個團隊的重擔,繼續運營自己的小公司。最后公司盈利上百萬,合伙人后悔不迭,向小劉道歉,希望歸隊。小劉二話沒說,爽快應允,結果,合伙人成為小劉的鐵桿股東。無論公司的高峰或是低谷,都對他不離不棄。
小劉的用沉默代替了無謂的指責甚至爭吵,我想正是小劉的寬容之心喚醒了合伙人的良知,才迎來了日后公司的大發展。
放眼身邊的各種關系,它們好似一張錯綜復雜的網,有時候親情、愛情抑或是友情與我們想象中不對等時,勢必會出現雜音。而沉默卻能給你一段獨處的時光。
這份獨處,讓我們看清世界,看清人生。收拾好自己的一切,再度出發。
我相信,優秀的人,都會經歷一段沉默如今的時光。這段時光,足以讓他(她)日后的人生歲月底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