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第一篇——捭闔術(上) - 草稿

《鬼谷子》精講系列【目錄】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正是這樣一個諸侯爭霸征戰不休的年代,卻成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政治、軍事、經濟以及科學文化輝煌燦爛的發端。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各種思想得到了空前的釋放,諸子百家應運而生。

也就是這樣的一個時代下,誕生了被稱為縱橫家鼻祖的鬼谷子,戰國時期響當當的人物,蘇秦、張儀、龐涓、孫臏、茅蒙、徐福等皆是他的弟子。鬼谷子的著作《鬼谷子》是同時具備社會心理學、行政管理學、交流談判學、辯論省察學享有“智慧禁果”的曠世奇書。《鬼谷子》無論在什么年代,都是一本超級實用,具有哲學高度的經典著作,在日本被受到極高的重視。

通過這本書可以讓你了解人性的弱點、讓你揣摩人心、讓你直達人心、讓你了解對方的企圖、讓你掌控對方、讓你制服對方。所以這本書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心地善良的人讀了它可以有一些好的作為,心術不正的人讀了它呢可能會危害社會。


第一篇——捭(bǎi)闔術(上篇)

粵若(語氣助詞)稽(jí,考察)古,圣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人之先。

縱觀歷史上圣人在天地間的所作所為,他們始終能夠引領社會先進思想的潮流。

觀陰陽(萬事萬物的根本和變化規律)之開闔(分合)以命(定義、判斷)物,知存亡之門戶(這里比喻本質或道理)。

圣人通過觀察萬事萬物陰陽、分合等變化規律,對事物進行判斷以了解其生死存亡的本質。

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

圣人通過自然規律推算和預測事物從頭到尾的發展,這個方法運用在人身上就能夠通曉人的內心變化規律。

見變化之朕(征兆、跡象)焉,而守司其門戶。

圣人能夠抓住預見變化的征兆和跡象,一切按照自然規律去行事。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所以說從古至今能夠在天下被稱為圣人,就是因為他們始終遵循大自然陰陽變化規律。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無論事物如何變化萬千,都有它的規律,也就是陰陽、剛柔、開閉和張弛。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門戶。

圣人始終會按照規律去行事。

審查其所先后,度權量能,校其技巧短長。

用自然規律的眼光去明辨事物的先后次序,從而明白對于這件事情各自占有何種權利以及衡量各自有多大能耐,比較各自才藝的長處和短處。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

是賢能還是不中用,聰明還是愚笨,勇敢還是怯懦,仁義與否都是有差別的。

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這里不是指不做,而是不要莽撞去做,而是順其自然去做)以牧之。

摸索出這些后,我們就可以采取張揚或者緘默,進一步或者退一步,尊重他或者不尊重他,這些都要順應自然去做,不能莽撞去做。

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shì)欲以見其志意。

判斷一個人的虛實可以順著他的愛好和欲望來發現他的真正的志向和意圖。

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

在對方稍有放松警惕的時候適當地用巧妙的語言貶抑對方,引導對方反駁,這樣可以套出他的真實意圖。

實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

了解了他的目標之后,認真傾聽或適當的保持沉默可以讓對方打開話題,找到他身上對自己有利的。

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

時而放開去說,時而有所隱瞞

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

放開去說的前提是雙方志向和情趣是一致的

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

沉默不語是因為對方的志向和情趣不一致沒有誠意。

可與不可,明審其計謀,以原其同異。

至于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把雙方的計謀研究清楚,推究其中的同異。

離合有守,先從其志。

計謀合理不合理取決于是否尊重對方的意愿和志向。

為了更好的理解鬼谷子的智慧我們先來了解一個三國時期的故事

街亭之戰的失敗,是誰的責任?

諸葛亮經常和馬謖聊兵法聊到深夜,一次在平定西南的時候,也曾經和馬謖商量,馬謖就給諸葛亮提建議,攻心為上,最后諸葛亮七擒孟獲以后,平定了西南,可以看得出馬謖這個個人是文韜武略是很深的。小粽認為諸葛亮和馬謖二人對蜀國街亭之戰的失敗都有責任。

先來說諸葛亮。

第一,作戰之前諸葛亮沒有完全摸清馬謖這次主動請纓的真實動機。馬謖這次主動請纓的真實動機是因為常年被別人議論說他只會紙上談兵,沒有真正帶過兵。如果了解這一點,諸葛亮最后就不會被馬謖浮夸的言辭所迷惑乃至被說服。

第二,馬謖常年跟隨諸葛亮,經常和諸葛亮探討兵法并且提供策略。可以說在感情上,諸葛亮對馬謖是非常欣賞的人才。但是真正用人的時候是不能被感情所左右的。【鬼谷子】云:“審查其所先后,度權量能,校其技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諸葛亮在度權量能這塊是沒有做到位的,劉備曾經對諸葛亮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馬謖這樣言過其實的人往往是具有想象高度但經常會脫離實際。中國人有句話叫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馬謖都是在順著諸葛亮的大戰略大布局在走,在這當中提供一些戰術上策略可以,但是當他領兵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一個當局者。任何戰略不能脫離實際,馬謖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的戰術雖好,但是脫離了戰略則必敗無疑。

同樣的道理,馬謖的死和他自身也是脫離不了關系。他應該多讀讀【鬼谷子】,應該多多了解自己的能力有多少,像守街亭這么重大的任務,一個品德修養不夠的人,擔當一個重要職務是高度危險的。要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是要經過漫長時間的修煉的,馬謖由于常年給諸葛亮出謀劃策,但實際意義上并沒有得到人格上的成長,是一個缺少歷練的人才。這也就導致他為人處事的風格是向外探索型,缺少了對自我內心的探索和認知。

《鬼谷子》精講系列【目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