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文友說自己寫作遇到了瓶頸,周遭人不理解說泄氣話。不知道自己這樣寫下去還有什么意義,有點頹廢。
是的,當你一直重復一件事情,而一直沒有太大效果的時候,是容易叫人有挫敗感而心生退意。
這種感覺我能體會,我有過數次創業失敗的經歷。家人親戚說我是異想天開,想一出是一出,不腳踏實地。我只能默默聽著,心里還在琢磨找下一個創業機會。
不是為了要證明什么,只是我想做創業這件事,并且想要做成而已。就像我畫畫,有人說畫畫有什么用,又成不了畫家。可是我就是喜歡畫畫啊,就想畫,就想做這件快樂事愉悅自己呀。萬一畫出名了呢,不是一舉兩得的大好事嘛。
之前我寫過一篇《畫畫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過沒有》的文章,是在拷問自己為什么畫畫。
其實寫字也好畫畫也罷,做任何事人的潛意識里都是有自己的目的性或特定的目標的。我們姑且不去討論這個目的的性質好壞和目標的大小。
既然有目的或目標了,那就要去靠你這個人去執行去實際操作。都知道做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過程通常會很寂寞漫長。較少會有人堅持的走下去,不過但凡堅持下去的最后都是勝利者。這就是為什么成功的路上不擁擠的原因,擠的只是大門口外一段路。
失敗的次數多了,會有一些經驗總結。我愿意分享出來,希望能幫到一些人。
那么如何做到在前進的路上有無力感時,給自己自助加雞血呢?
我是這樣做的:
1.先把做這件事的目的或目標寫出來,寫的時候你會發現不止一個目標。不信你試試。
做這件事的這個目的就是你的初心。在做的過程中,當你有心理變化的時候,請停下來放空下自己,讓自己的思緒回到這件事的起點。想想自己最開始做這件事的初衷和雄心,是為了順應潮流趕時髦,還是因為攀比或者為了自身價值追求。找到自己最原始的動機和理由,進一步確定自己要的是什么。
2.再把做成這件事需要做的步驟和時間一一寫出來。
現在做到了哪一步,到了哪個程度,距離最終目標差多長時間或多遠的距離。有個量化的比較,有利于監管自己的進度,督促自己進階。
3.當下的問題,停滯不前或有心理變化的原因寫出來。分析一下自己的心理,是什么干擾你前進的腳步。
無非是別人說了泄氣話之類的,讓你對自己的方向產生了質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無需別人的認同來給自己堅定信念,也不需要討好別人的觀點。你有自己的想法是最關鍵的,你得發出自己獨特的聲音,才能在眾多雜音里脫穎而出。
看下圖所示:
寫到這里時,系統提示有我關注的新更文,點開一看,和我的某些觀點不謀而合。
就是這個我現學現賣的SMART原則,可以適當根據自己情況變通一下。
S------明確的(Specific),只目標要明確,設定者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做到的是什么;
M------可度量的(Measurable),要有具體的成果,這個成果必須是可精確量化的數字或圖標;
A------可達到的(Attainable),量化的成果不是好高騖遠,是經過努力的確有可能、有機會做到的;
R------相關聯的(Relevant),計劃是為成果服務的,只有相關聯的行動才能幫助你達成目標。
T------有檢視點的(Trackable),需要為成果達成細分計劃,可以階段性地檢視進度,以便調整目標和行動。
以上是我的一點拙見,希望能給路上的朋友一些助力,你get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