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氣質:臨危而不懼,途窮而志存;苦難能自立,責任攬自身;怨恨能德報,美丑辯分明;名利甘居后,為理愿馳騁;仁厚納知己,開明擴胸襟;當機能立斷,遇亂能慎行;忍辱能負重,堅忍能守恒;臨弱可落淚,對惡敢拼爭;功高不自傲,事后常反省;舉止終如一,立言必有行。—— 南懷瑾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溫州人,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文化傳播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
南一鵬追憶《父親南懷瑾》書里,有這么一段話,寫的是父親南懷瑾愛茶之緣由:
父親基本上算是不沾酒的,但每天都要喝茶。父親曾解釋說,自己當年閉關閱藏經時,“穿上僧衣,住在廟子里,一切都是禪林里的規矩,每日一餐,過午不食。到了晚上,嘴里淡淡的,又沒有東西吃,便泡茶喝,用高山上的雪水煮開后泡清茶,染上了茶癮......從關房到書房,父親跟茶有不解的緣分。
據說,先生最喜歡喝武夷山的巖茶,因為喜歡巖茶內斂卻有香氣的獨特。
“喝了武夷山的巖茶,其他的茶都不再想喝,好像沒有味道了。”
——南懷瑾
另一位文學大師余秋雨,也曾說過這么一段話,話里話間,亦是對巖茶偏愛有加:
我的家鄉出產上品的龍井,馬蘭的家鄉出產更好的猴魁,因此我們深知綠茶的魔力。后來喝到烏龍茶里的“鐵觀音”和巖茶“大紅袍”,就覺得綠茶雖好,卻顯得過于輕盈,剛咂出味來便淡然遠去,很快連影兒也找不到了。烏龍茶就深厚得多,雖然沒有綠茶的鮮活清芬,卻把香氣藏在里邊,讓喝的人年歲陡長。相比之下,“鐵觀音”濃郁清奇,“大紅袍”飽滿沉著,我們更喜歡后者。——余秋雨
緣何大師們會偏愛巖茶?
早在北宋,大詩人梅堯臣就說過:“嘗聞茗消肉,應亦可破瘕”(瘕即腹中結塊腫瘤)。
明代單杜可說:“諸茶皆性寒,惟武夷茶性溫不傷胃。”
當代陳椽在《茶葉商品學》一書中明確地指出:“福建武夷巖茶,溫而不寒,提神健胃,消食下氣解酒,治痢同烏梅、干姜為用,也是南方治傷風頭痛的便藥。還可用于防治癌癥,具有降低膽固醇和減重去肥的功效。”
國際友人曾贊嘆武夷巖茶為“萬物之甘露,神奇之藥物”。
簡而言之,武夷巖茶作為烏龍茶中的珍品,茶性溫和,不傷胃,品質優異。具有明目益思,輕身(減肥)耐老(延緩衰老),提神醒腦,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輻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壓,降膽固醇等保健功效。
● ●●
?所有原創文章,言論僅代表本人。
?轉載文章及圖片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加小編微信wysevens帶您解開巖骨花香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