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故事

為什么丹麥人偏好靜謐的書齋?西班牙人熱衷于廣闊的天地?日本總是千方百計想要擴張?瑞士則想方設法追求中立?一個國家的民族性格和歷史發展與其地理因素究竟有何關系?房龍《地理的故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位作家,房龍對世界地理學和氣像學諳熟于心。他用文學的手法,對地理環境與國家歷史演變、民族性格形成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獨特的分析,而且頗具說服力。房龍說:“這是一本有關人類的地理書,也是一本有關自然環境和歷史背景的地理書。”“我更注重地理學的人文意義,而不是經濟問題,這個現代化生產的時代已給予它太多的含義。”世界上任何一塊土地的重要性都取決于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以科學、商業、宗教或某種藝術形式為全人類的幸福所做出的或大或小的貢獻。

“地理環境與心態特征都深深扎根于任何一個民族之中,地理與心態密不可分,心態由地理而生,同時心態也在改造著地理。拋開其中之一,孤立地去探討某一方面,這種做法是片面的。如果對地理和心態的本質有了深入了解,我們就能夠理解大多數民族的特性。”

房龍成書于1932年,這種地理的、歷史的、人文的視角,解讀民族性格與國家命運的變遷,被后來幾十年世界國家與民族的變化所驗證,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及其戰后國家與民族的一些命運特征,更加證明了房龍的許多思想判斷是非常正確的。

房龍對歐洲熟悉,寫的也細些,全書近50章,綜合部分約5章,有25章書寫歐洲,寫亞洲的部分也就13章,澳洲、美洲合計5章。他為荷裔美籍人,對歐洲老家的事了如指掌。

雖然地球表面的變化是非常緩慢的,但是堅如磐石恒久不變卻是沒有科學的基礎。高山在風雨的打磨下,每1000年減少3英寸,按此速度,經過11600年喜馬拉雅山脈就可能不存在了。阿爾卑斯山在61300萬年后,會成為寬廣的平原。地球直徑,從誕生之日起,到現在已經縮小了30英里。

在人類的煽動和刺激下,有時它改變的速度十分驚人,令人害怕。人類文明的發展,地球上驚天動地的變化,一瞬間就發生了。貪婪使得人類對森林一次次強取豪奪,一座座綠色的山林變成了一片片死寂的荒漠。沃土被雨水沖刷,露出丑陋的山脊。土地沒有樹根和草皮植被的保護,雨水找尋不到藏身之處,橫行無忌,所到之處,滿目瘡痍。

北歐和北美大陸,在冰川時期,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冰雪,可以看到那些高明的拓荒者,花費了不到五代人的時間,就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氣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南美洲,勤勞的印第安人祖祖輩輩耕種著他們的沃土,由于西班牙的介入,良田最終變成了荒原。美國政府則是這方面的典范,他們殘忍地滅絕了美洲野牛。將土著人食物來源切斷,那些無所畏懼的印第安人勇士,十分輕易地就成了臣服于他們的保留地教化居民。大自然最終也懲罰了施行者,了解美國大平原和安第斯山脈的現狀,就會知道這是自食惡果。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房龍說:“幸虧統治者能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各國政府不再無視這種任意踐踏土地的丑惡行徑。”其實這一結論下的有點早,在二戰后各個地方和國家的大規模鐵公基建設,土地的工業化、商業化、毫無節制的住宅空間的膨脹發展,超大城市土地基本被柏油、水泥、塑料、玻璃等覆蓋,文明的城市已經基本隔斷了人與土地的關系,莫名其妙的過敏及一些莫名其妙的疾病不斷出現,大面積土地實際已與生命隔絕,這種對自然環境的踐踏,難道自然會無視不語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收聽播客請點擊這里:簡書播客#第十七期 我愛錢啊,那你呢? 文:陶瓷兔子 查看原文請點擊這里:我愛錢啊,那你呢? ...
    簡書播客閱讀 7,876評論 22 71
  • 一個寒冷的三九天的黃昏,爸爸到奶奶家來接我回家。 “回家了,寶寶。”爸爸一進門就把我抱起來。 “哎哎,把大蔥土豆拿...
    meilidedoudou閱讀 271評論 3 2
  • 平安夜的前一夜,晚上收到好朋友的微信。 她問:“晚上十點以后有空嗎?” “我一直都在,只要你需要。”我急忙打完字,...
    小韓不止聊健康閱讀 587評論 2 1
  • 清晨一大早,就被王寶強離婚的消息刷屏了。話說,除去正在舉辦的里約奧運會后,這應該最有熱度的話題了吧。今日凌晨,王寶...
    不打烊實驗室閱讀 1,158評論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