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芽,著名的“四指鋼琴家”,1985年生于韓國首爾,是先天性畸形的一級殘疾人,雙手各只有兩根手指,膝下沒有小腿,且智力比正常人。低下6歲的時候,媽媽就帶她去上鋼琴課,看她能否走上這條道路。但是沒有鋼琴學校愿意接收她。在被拒絕6個月之后,喜芽終于在一家學校開始上課了。經過了14年的艱苦努力,李喜芽終于站在了舞臺上。曾多次受邀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巡回演出,美國CNN、日本NHK等具影響力的媒體都為她作過專題報道。
但真正讓我觸動的是紀錄片中的這一幕:18歲的李喜芽談戀愛了,她享受著男生對她的的追求。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樣的喜芽一般人看來,絕對不是美女,甚至有點可怕。
但這并不重要。喜芽認為自己很可愛,在戀愛中,她非常自信,她會撒嬌,她會調情,她覺得自己殘疾的雙手最美麗。喜芽沒有一絲美女的外貌,但她有著美女才有的對自己外貌的自信,這種自信是深深的融入她的意識中的。
這種自信從何而來?喜芽的媽媽為了避免女兒為自己的外貌自卑。從小她就就經常捧著喜芽的小手,親吻,贊美:"多美的手呀,我從來沒有見過比這更美的手了,媽媽真的很羨慕你,很多人都會忍不住想看你手。"所以喜芽從來不怕別人關注她手,反而很子自豪。后來喜芽學習鋼琴,經常去各地演奏,她的手真的獲得了很多人的贊美。
這件事情給我兩個啟發。
首先,每個人對自己相貌的認知比相貌本身如何更重要。許多女孩從小就被說長得丑,長大以后沒人說了,但是自己仍然沒有自信,不斷的背負著丑女孩帶來的低自信,在戀愛時不敢追求所愛,甚至影響性生活的滿意度。這些完全可以通過調整,自我認知,來轉變。
第二,喜芽等媽媽通過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積極的贊美,為孩子樹立了高自尊水平,創造了一個教育奇跡。所以關注孩子的積極方面,給予正面的引導,才能激發孩子的真正潛能,自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