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117―130

讀書打卡【第11天】

2017.1.3. ?22:00―22:30

書的第七章提到了人類從語言演化到人工智能,發展到如今的計算機語言。值得反思的問題是:智能時代,我們幸福么?

其實采集狩獵時代的原始人幸福感比我們現代人高很多。

? ? 看到這個觀點時會不會覺得不可信?但是大量的數據告訴我們這是事實。比如說現代人平均每周的工時是50個小時,然而即使是住在最貧瘠地區的原始人,平均每周只需要工作35-45小時,而且原始人獲得的幸福感并不低現代人。

? ? 還記得前幾年大熱的關鍵字“你幸福嗎?”目前大多數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綱領,都教育我們說要追求人類幸福。童話故事的結尾都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快客的日子”。

? ? 幸福的來源是什么?我認為一定限度的金錢會給人帶來快樂。心理學家說幸福更多的是來自于期望的觀念,可我們總是把期望放在別人的物質條件上,所以就造就了很多不快樂的情緒。

? ? 我更認同生物學家的理論,幸福感由神經、神經元、突觸和血清素、多巴胺等等各種生化物質構成的復雜系統產生的。我們能快樂的唯一原因,是身體內發出快感的感官感受。

? ? 我們奉為寶典的《心經》里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佛讓我們不要理會身體上的一切反應,“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闭f這樣才能修正正果,領悟到生命的真諦,能到達彼岸,得到永遠的幸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