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人要將自己所想的表達給聽的人,那聽的人聽了之后想的跟說的人表達的“想”一樣嗎?
答案是未必一樣,也可以說,絕大多數時候是不一樣的。
誤解由此而生,沖突就因誤解而起。
K君和Z女相愛多年,彼此可以說是十二分的了解,盡管如此,在“想—說—聽—想”的過程中也不能保證做到閉環,而且大有越說越誤解,越誤解越沖突之勢。
K君對Z女說,“我還是有壓力的,你原來工作的時候我會比較放松,雖然也是努力工作,但不是因為壓力而努力,也不用擔心可能發生的一些狀況,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K君說,“我只是表達我自己的真實想法,并不是要求你必須工作,就是我只是表達我自己,并沒有對你有什么要求。”
Z女聽到了K君所說,真的能理解K君的想法嗎?也許能,那概率無限低。不是同一個人,怎么能在聽了之后真的能感同身受呢,如果說理解或明白,也只是屏蔽了自己的“想”,單純的聽了而已。只要Z女大腦或者說神經元稍微一動,那Z女所“想”與K君表達所“想”早已經是“此想非彼想”了。
Z女可能會想,“這個男人有壓力了,因為我不上班,那我是不是應該去上班呢?他說不是要求我上班,但如果我不去上班他一直這么有壓力怎么辦?我要負責任啊。”Z女可能也會想“既然你說不是要求我上班,那我就不去上班好了,你的壓力是你的事情,你自己解決吧。”Z女也可能會想“這個男人太讓我失望了,我這還沒開始依靠他呢就已經開始有壓力了,這要是經濟困境,還靠得住嗎?”……
如果Z女再把自己“想”的“說”出來,K君“聽”了,再“想”,再“說”……
后果不堪設想。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場景舉不勝舉,所以,我們要學習說的智慧,就是盡量不引起歧義并簡潔真實表達;也要有聽的智慧,不妄加揣測不輕易論斷,如果有必須溝通的要與對方核實,否則,進入上面的惡性循環是不可避免的。
想起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我的個神!》,阿米爾汗飾演的外星人說“你們地球人總是撒謊,我們星球的人不用語言,我們用思維交流,所以沒有謊言,也不會產生誤會。”
可是,作為地球人的我們還是要用語言交流啊。
還記得有一句話,“交流中重要的不是你說了什么,而是對方聽到了什么。”
那么,你會說嗎?你會聽嗎?
與我一起來學習“說”與“聽”的智慧吧。
Candice張紅老師親密之旅學習小組招募中,一起學習智慧表達智慧聽。
? ? ? ? ? ? ? ? ? 出書訓練營第38篇作品(Candice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