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需舒其經脈、健其骨架、豐其血肉----散文寫作的一點分享

散文是最能體現人個性的文體,文筆溫柔,人亦淳厚;文筆如風,人定爽朗。了解一個人就去看他的散文,想讓別人了解,那就去寫散文吧。

什么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聽了八百遍了,鑒于本人寫散文的經驗,聽過不等于理解,所以我還是要再解釋下。

什么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說散文取材廣泛自由,不受時空限制,表現手法多樣,可記人可敘事可抒情可議論。

記人敘事散文可投故事專題,但是故事不一定可投散文。

神不散說的是散文的立意,散文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內容多廣泛,表現手法多靈活,均是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形散,讓思維發散,讓文字自由,讓思想充盈。所有的形(題材,手法)都是為了傳情達意,以形助情。

散文如何構思呢?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構思方法,今天選的兩位的方法,應該也適合大多數人。

秦牧的滾雪球構思法。起初的感受只有一點,如一片小雪花,隨著題材的增加,體會的深入,聯想的展開,文章漸漸豐滿,寫作過程如雪球一般。

徐遲的抓住一剎那構思法。他認為一剎那是事物最精華,最具光彩的部分,抓住一剎那就是抓住了中心,使凌亂的材料得以集中,有了歸宿。

一個是展開,一個是收攏,但是殊途同歸,都為文章的線索服務。

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也往往是作者情感的走向,通過線索把所有材料串聯成一個有機整體。

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四類:

1.以我的思想感情為線索。

以散文<<落紅>>為例。以作者對落紅的喜愛,頌揚之情為線索。

紅色讓人體會生命的活力-----落紅驚人稱頌和敬佩-----由紅葉落花引發對生命的思考-----由落紅引申到人的延續,重生,永恒。一步步升華到更有意義的主題。

2.以事物為線索。

譬如以柳樹為線。從古時的插柳,戴柳,詠柳等方面寫起,表現出對柳樹的情有獨鐘,引出柳樹在情感中的特殊寓意。柳給離人以安慰,給游子以溫暖,給戀人以撫慰,極普通,卻寄托人們的情感,豐富人的心靈。

3.以時空為線索。

劉紹堂的《榆錢兒》以時間推移為線索,歷寫不同時期不同人對榆錢的不同態度。

舊社會,榆錢是救命恩人。十年內亂,榆錢又來救急。80年代初,榆錢被拒之門外。文章選取了幾個代表性的時間段,反映了整個社會的變化和進步。

4.以人物活動為線索。

李廣田的《花潮》以人們看花賞花為線索。有一口氣攀到最高峰的,有走累了,撿個好地方做的,有牽過花來搖搖的,有翹起鼻子一再嗅的……生動,細致,形象,如一組組鏡頭,盡情描摩了公園里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看花人的情形。

確定了線索,文字就有了內在的聯系性,就可以做到神不散。

線索是散文的脈絡,結構就是散文的骨架了。

散文的常用結構:

1.環扣式結構。

寫兩件以上的事,各件之間以特定方式聯系起來。事件或層層深化,或相互對比,或相互反復強調。如川端康成的散文《我在美麗日本》。

2.內斂式。

以一事一物為主題,因果關系明確,開頭點題,結尾扣題,首尾圓和,結構單純,文章多短小精悍。梁實秋的《雅舍小品》就采用了這種基本模式。

3.散點式(斷章式)結構。

不講整體結構,沒有整體布局。抓住要害,一語中的,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幾段話,言簡意賅,需多金句。

4.流水式結構。

從前到后,從上而下,像流水一般,自然暢達,多用于敘事散文。梁遇春的散文多采用這種方式。

5.放射式結構。

取一點為中心,把諸多方面的內容聚集起來,多而不亂,雜而不散。主題在具象性事物的基礎上升華或在說理的過程中顯形。比類文章多內容復雜,篇幅較長。如史鐵生《我與地壇》。

一篇散文,除了經脈,骨骼,還需要豐滿的血肉,這血肉就是語言了。散文能不能稱為美文,就看語言的功力了。

我們古代的駢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各類詩詞,都可以多讀多看,用來積累素材,培養語感。近年來備受推崇的民國文人,語言形式多樣,思想自由深刻,亦值得好好研讀。

今天的語言分析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為例。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點:

1.感情真摯純樸。

2.對自然景物觀察準確精當,對聲音色彩感覺敏銳。

3.善于運用賦比興各種手法,起承轉合,即曲盡其意,又余音裊裊。

4.文筆精美婉麗,節奏跌蕩有致,飽含詩意和生活情趣。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包含了美文所需的各個要素:情感、細節、修辭、語言。

《背影》中的細節動人

讀者首先看到的是“父親帶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馬褂,深青棉布袍”的形態,接著是父親的動作“蹣跚的……慢慢的……穿過……爬上”最后推出特寫鏡頭“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體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通過細微動作的描寫,為兒子不辭勞苦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

散文和小說一樣,建立在細節描寫和敘事的基礎上。小說是大珠小珠落玉盤,散文則是由線索將珠子串串成流光四溢的項鏈。

《荷塘月色》中的情景交融

寫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即客觀的寫出來荷塘的舒展,也流露出作者來到這一片天地時的舒暢。

寫荷葉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那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美的描寫就是愛的體現。

寫荷香。作者也絕不平庸的描寫,而是借助同感,用“遠處歌樓上渺茫的歌聲”來比喻這隨著微風拂來似斷還續的縷縷幽香,引起人們美好的情思。

運用了淡淡的、田田的、亭亭的、陰陰的等26個疊詞,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在日常寫作中聽不同的歌曲,或者寫作時的不同情緒,也會寫出不同的節奏。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的色彩美

七板子的雕欄、家具、家具上的大理石、玻璃、燈影、光彩……都用表現各種色彩的詞匯細致形容,構成油畫般的視覺效果,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細致的觀察,加倍的描寫,使文中的形象,更加精準、豐滿、

除了美文,雜文、隨筆亦屬于散文。雜文重時事,隨筆重思想的記錄。寫散文就像作文,老老實實在框架內,自然不會犯錯,但最多合格寫不出更好的來。

一篇優秀的散文,一定是思想開闊,文字肆意,行云流水般的流暢。真情流露,是散文具有生命力的不二法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散文地位現狀及措施 散文——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主導文類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為例: 第一冊語體文25篇,...
    張大冰閱讀 4,200評論 1 14
  • 上課事老師和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協和一位80多歲的女院士,雖年至高齡仍在搞科研,做學術。有一天,她排隊6個小時去故...
    爆發吧小太陽閱讀 517評論 0 1
  • 好久沒發什么了 , 分享一個3d標簽。
    嗝喯唲閱讀 402評論 0 0
  • 當雪崩發生的時候 沒有一片雪花會覺得自己有責任
    安可ceng閱讀 248評論 0 0
  • 今天很早醒了很早,睡不著了,便早早出去學習了,早晨的小啦很熱鬧,還只是六點,大學生們還在被窩里熟睡著,這里便是家寵...
    饞小周閱讀 281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