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最能體現人個性的文體,文筆溫柔,人亦淳厚;文筆如風,人定爽朗。了解一個人就去看他的散文,想讓別人了解,那就去寫散文吧。
什么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聽了八百遍了,鑒于本人寫散文的經驗,聽過不等于理解,所以我還是要再解釋下。
什么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說散文取材廣泛自由,不受時空限制,表現手法多樣,可記人可敘事可抒情可議論。
記人敘事散文可投故事專題,但是故事不一定可投散文。
神不散說的是散文的立意,散文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內容多廣泛,表現手法多靈活,均是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形散,讓思維發散,讓文字自由,讓思想充盈。所有的形(題材,手法)都是為了傳情達意,以形助情。
散文如何構思呢?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構思方法,今天選的兩位的方法,應該也適合大多數人。
秦牧的滾雪球構思法。起初的感受只有一點,如一片小雪花,隨著題材的增加,體會的深入,聯想的展開,文章漸漸豐滿,寫作過程如雪球一般。
徐遲的抓住一剎那構思法。他認為一剎那是事物最精華,最具光彩的部分,抓住一剎那就是抓住了中心,使凌亂的材料得以集中,有了歸宿。
一個是展開,一個是收攏,但是殊途同歸,都為文章的線索服務。
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也往往是作者情感的走向,通過線索把所有材料串聯成一個有機整體。
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四類:
1.以我的思想感情為線索。
以散文<<落紅>>為例。以作者對落紅的喜愛,頌揚之情為線索。
紅色讓人體會生命的活力-----落紅驚人稱頌和敬佩-----由紅葉落花引發對生命的思考-----由落紅引申到人的延續,重生,永恒。一步步升華到更有意義的主題。
2.以事物為線索。
譬如以柳樹為線。從古時的插柳,戴柳,詠柳等方面寫起,表現出對柳樹的情有獨鐘,引出柳樹在情感中的特殊寓意。柳給離人以安慰,給游子以溫暖,給戀人以撫慰,極普通,卻寄托人們的情感,豐富人的心靈。
3.以時空為線索。
劉紹堂的《榆錢兒》以時間推移為線索,歷寫不同時期不同人對榆錢的不同態度。
舊社會,榆錢是救命恩人。十年內亂,榆錢又來救急。80年代初,榆錢被拒之門外。文章選取了幾個代表性的時間段,反映了整個社會的變化和進步。
4.以人物活動為線索。
李廣田的《花潮》以人們看花賞花為線索。有一口氣攀到最高峰的,有走累了,撿個好地方做的,有牽過花來搖搖的,有翹起鼻子一再嗅的……生動,細致,形象,如一組組鏡頭,盡情描摩了公園里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看花人的情形。
確定了線索,文字就有了內在的聯系性,就可以做到神不散。
線索是散文的脈絡,結構就是散文的骨架了。
散文的常用結構:
1.環扣式結構。
寫兩件以上的事,各件之間以特定方式聯系起來。事件或層層深化,或相互對比,或相互反復強調。如川端康成的散文《我在美麗日本》。
2.內斂式。
以一事一物為主題,因果關系明確,開頭點題,結尾扣題,首尾圓和,結構單純,文章多短小精悍。梁實秋的《雅舍小品》就采用了這種基本模式。
3.散點式(斷章式)結構。
不講整體結構,沒有整體布局。抓住要害,一語中的,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幾段話,言簡意賅,需多金句。
4.流水式結構。
從前到后,從上而下,像流水一般,自然暢達,多用于敘事散文。梁遇春的散文多采用這種方式。
5.放射式結構。
取一點為中心,把諸多方面的內容聚集起來,多而不亂,雜而不散。主題在具象性事物的基礎上升華或在說理的過程中顯形。比類文章多內容復雜,篇幅較長。如史鐵生《我與地壇》。
一篇散文,除了經脈,骨骼,還需要豐滿的血肉,這血肉就是語言了。散文能不能稱為美文,就看語言的功力了。
我們古代的駢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各類詩詞,都可以多讀多看,用來積累素材,培養語感。近年來備受推崇的民國文人,語言形式多樣,思想自由深刻,亦值得好好研讀。
今天的語言分析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為例。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點:
1.感情真摯純樸。
2.對自然景物觀察準確精當,對聲音色彩感覺敏銳。
3.善于運用賦比興各種手法,起承轉合,即曲盡其意,又余音裊裊。
4.文筆精美婉麗,節奏跌蕩有致,飽含詩意和生活情趣。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包含了美文所需的各個要素:情感、細節、修辭、語言。
《背影》中的細節動人
讀者首先看到的是“父親帶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馬褂,深青棉布袍”的形態,接著是父親的動作“蹣跚的……慢慢的……穿過……爬上”最后推出特寫鏡頭“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體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通過細微動作的描寫,為兒子不辭勞苦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
散文和小說一樣,建立在細節描寫和敘事的基礎上。小說是大珠小珠落玉盤,散文則是由線索將珠子串串成流光四溢的項鏈。
《荷塘月色》中的情景交融
寫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即客觀的寫出來荷塘的舒展,也流露出作者來到這一片天地時的舒暢。
寫荷葉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那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美的描寫就是愛的體現。
寫荷香。作者也絕不平庸的描寫,而是借助同感,用“遠處歌樓上渺茫的歌聲”來比喻這隨著微風拂來似斷還續的縷縷幽香,引起人們美好的情思。
運用了淡淡的、田田的、亭亭的、陰陰的等26個疊詞,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在日常寫作中聽不同的歌曲,或者寫作時的不同情緒,也會寫出不同的節奏。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的色彩美
七板子的雕欄、家具、家具上的大理石、玻璃、燈影、光彩……都用表現各種色彩的詞匯細致形容,構成油畫般的視覺效果,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細致的觀察,加倍的描寫,使文中的形象,更加精準、豐滿、
除了美文,雜文、隨筆亦屬于散文。雜文重時事,隨筆重思想的記錄。寫散文就像作文,老老實實在框架內,自然不會犯錯,但最多合格寫不出更好的來。
一篇優秀的散文,一定是思想開闊,文字肆意,行云流水般的流暢。真情流露,是散文具有生命力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