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很厲害的人的多種途徑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這個題目聽著有點聳人聽聞,要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沒有一定的天賦恐怕不行,但是作者的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否則他也不會去寫這么一本書。

? ? ? 我們在學校里只學習知識,卻從來沒有一個老師告訴我們如何確定目標、如何高效地學習、如何將吸收的東西輸出,檢驗我們學習知識的情況只有一人途徑,那就是考試。于是學校培養了越來越多只會聽課和考試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到了單位大概也只會等待著領導布置工作任務,只會單一地接愛績效考核結果的人了。

? ? ? ?作者采銅告訴我們,如何學習其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這門學問掌握好了,可以使自己不再浪費時間,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應該用的地方,發揮其最大的效力。

? ? ? ?喜歡書中這么一句話:無數人為了所謂的成功變成了他們原本討厭的人,而我更相信,只有堅持做一個你所喜歡的自己,你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這種例子在我們周圍比比皆是,那些好不容易爬上去的人,回頭再看看自己都做了些什么?放棄自己的尊嚴、犧牲自己的時間、毀掉自己的健康、疏遠自己的家人,難道這種成功有意義嗎?

? ? ? 書中提出時間之尺的概念,的確,時間的流逝會讓一切事物包括人發生著悄悄的改變,這種改變一天兩天是不會輕易察覺的,但是如果把時間尺拉長到1年、3年、5年、10年直至50年,那種歲月帶來的改變就顯而易見了,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就對時間作過深刻的描寫,君不見,多少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變為滿臉橫肉、庸俗不堪、紙醉金迷的中年人,多少純情美麗的女子變為滿嘴八卦的中年婦女,你的臉就是一本書,歲月寫就的書。

? ? ?于是,書中讓我們問問五年以后的自己,希望5年以后的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果你能清晰地回答出來,說明你清楚你要的是什么?那么你就去做什么樣的準備。有一句話說得好,你如何使用時間,決定了你未來的樣子。不如把現在的我們想象成一個雕刻家,我們在時間的長河里雕刻著未來的自己,很多人最初的想法很美好,他知道自己要完成一個怎樣的作品,可是時間的河太漫長了,總有那么一些人無法會隨波逐流,他們開始懷疑當初自己的想法,在別人的勸說下不斷改變自己的思路,于是心中作品最初的樣子越來越模糊,直至完全消失,待到作品完成時,立在自己面前的雕像作品已面目全非,這時已是追悔莫急。

? ? ? 假設一個人五年以后想成為一個自由撰稿人,那么他應當在這五年當中不斷地去閱讀、去寫作,豐富自己的知識、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輸出能力,最后即使無法成為一個自由撰稿人,他必然也會在閱讀與思考、寫作上提升一個水平,而人最難得的就是成長,并且他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了閱讀、思考和寫作的樂趣。

? ? ?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大部分人都犯了準備太多,而輸出的產品太少的通病。我們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有的甚至到研究生,這些過程其實都是準備的過程,而產品的產出卻等于零。我們總想準備得更好,而忽略我們作了這么多準備是為了完成產品。其實換一種思路,我們完全可以一邊準備一邊制造產品,比如我們可以一邊學習,一邊寫作,而不是等中文系畢業了以后再寫作,所有的事情都要走出第一步,有了第一步就有第二步、第三步,最后即使作品并不完美,但至少它是獨一無二的,是刻上我們自己印記的,況且我們還可以不斷修正,不斷完善。這正應了道家的觀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這第一步開始的,所以如果我們有什么想法,就要立即行動,而不是總是放在腦子里思前想后,等到考慮成熟了,可能機會也已經錯過了。

? ? 我們還要把我們的產品大膽的展示出來,不要怕批評,因為如果有批評,那么就意味著我們有改進的空間,有變得更完美的可能。如果得到肯定,那么就是對我們努力過程的積極反饋,使我們繼續努力,做出更好的產品。那么,在這里,我們可以又有新的思路,很多東西,我們并不一定要先考慮我們現在應該怎么做,而是多考慮我們在5年后將要完成一個什么樣的產品,再倒推回來,完成這樣的產品需要我們在這5年去做哪些事情,我們就可以按照規劃一步一步去做,這就就可以把復雜事情簡單化。

? ? 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使用分層處理法,比如寫小說,并非是要從第一章開始寫起,而是可以先寫好結尾,然后倒著寫,或者先寫好高潮部分,再補充開始和結尾,亦或者可以先寫好短篇,再擴充成中篇,最后擴充成長篇。還可以先單純地敘述,再寫心理部分,再寫景物部分,再寫語言部分。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分層處理法去完成,從而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 ? 對于學習的效果,書中列出三種情況,一是單純接收型,二是記憶型,三是提升型,我們大多數可能處于接收型與記憶型之間,所以我們雖然看了很多書,卻大多是粗略地閱讀,談不上記憶,更無法讓書中的知識為我所用,可是我們卻給自己以一種讀書破萬卷的假象,故而也自然做不到下筆如有神,讀的書雖有萬卷,做不到一個破字也是枉然。有些知識我們雖然記住了,但是我們沒有有意識地去分析、解構,只是將這些知識象電腦一樣復制在大腦這個硬盤里,卻無法將其調用并且重組。

? ? ? 由此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組織或者機構,看似人很多,但是每個人都在混日子,沒有人真正愿意為這個組織貢獻力量,這樣的組織雖有一百個人又有何用,相反,有些組織雖然人不多,但是大家齊心協力,有共同的價值觀,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那么只要少許人就會發揮無窮的作用,如馬云創業初期的團隊就是這種情況。

? ? ? 要做到提升,靠單純的記憶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我們采取一定的方式去消化,而最好的方式莫過于寫作,比如我們看一本書,就寫一篇觀感,在寫的過程中,也是我們對書中知識的重新思考和解構的過程,當我們去一個地方旅游,如果我們帶上相機去拍一些照片,再寫一些游記,那這樣的旅游與走馬觀花的旅游效果大不相同,我們在拍攝時、寫游記時對那些細節給予更多的關注,那些精華的東西會深深刻在我們的心里。

? ? 千萬不要忽略靈感對于寫作的作用,每天睡前和醒來時都是靈感的爆發期,這時候,人的大腦容易擺脫固定思維的約束,產生一些深度思考,準備好紙和筆,迅速記下來,可能就會是一個很好的創意。由此,我們也可以推出,在旅游的途中,我們由于空間上的解放,促使思維的解放,思維的觸角能夠達到以前不曾到達的地方,所以,古人往往能夠在旅途之中寫出絕佳的詩句。

? ? ?與別人交流時,如何避免陷入無意義的閑聊,要做到這一點,就是要認識到別人知道我們自己所不知道的,以學習的態度去和別人聊天,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而且是對別人巨大的肯定。

? ? ?訓練思維還可以列思維清單,這個清單可以天馬行空地列下去,直到再也無法列出,然后從清單中選取自己可以用的素材,整理好后就是一個很好的作品或是計劃。

? ? ?人生就需要這樣的一個精進的過程,利用所有時間和一切機會提升自己,而且是每天不間斷地提升,因為一旦這種提升的努力中斷掉,就好像股票沒有買入資金,股價很快就會一落千丈,人生與股票一樣,都需要沿著一種趨勢上行,有了這種趨勢,成功就是早晚的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