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作為夏目漱石的作品相比起其他來并不算特別出彩,辭藻沒那么華麗,卻足以發人深省。
故事從一位從小到大都耿直生活的少爺展開,講述了他任職過程中的遭遇和見聞。
而全文最出彩的便是教師與學生,與同僚對抗的片段。他是個討厭說謊的人,他教導他的學生的并不只是書本上的道理,而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也是人性最本真的東西,做人不能說謊,做錯事就要勇于承認,用日語,大約是叫“素直”。
雖然這樣的人,在社會中或許并不怎么討喜,我們都說要圓滑處事,聰明做人,但這樣的聰明卻常常被用于爭斗和利益之中,無往不利,雖然心知肚明被欺壓,卻說不出口,雖然口蜜腹劍,帶著虛假笑容,卻無人敢于拆穿,正是因為社會需要平衡,不是不知道社會中有惡人,而是明白惡人自有因果循環之日,有一天,他終將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而那些常常忍耐的人,在適當時候,也應該說出心聲,素直的面對自己的內心。
在職場中,大多數領導更喜歡有主見的員工,他們喜歡自己的員工敢于交流,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不管說的對錯,只有說出來才能夠讓別人知道你真正在想什么,才能知道別人雖你的所言抱有怎么樣的態度,如果說的不好,便當作經驗教訓,加以改正,或是道歉,就如書中,少爺被教導主任等人欺騙誤會了同僚,兩人差點打起來,但最終還是因為同僚的話而真正明白了他的品質,無論是否被誤解,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品質如何,要走怎樣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還沒說出口,就覺得一定會失敗。
有些話,可以不說,書中,清教導少爺,做人要能屈能伸,得饒人處且饒人,寬容的心如同一片大海,能載動千萬條船只,如是才有了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勝景。語言是種藝術,美好的語言帶著善意,讓人感覺溫暖,惡語雖傷人,但卻發人深省,我們不僅要感謝生命中教導過我們的良師益友,也要感激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讓我們變得內心強大,性格堅毅。
無論怎么樣,待人以誠則還以誠,真誠能夠讓兩顆心靠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