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東北文化的人都知道,如果有句引起了最多爭執和沖突的話那一定是“你愁啥!”這句話的能量甚至超過了國罵。東北男人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容易一“眼”不合就動手,以前一直很納悶為什么會這樣,大了才知道寒冷地區的人都這樣,凍手凍腳的天氣里,要多活動。
標準的找茬打架是這樣的:
“你瞅啥?!”
“瞅你咋滴!”
然后就叮咣叮咣……當然要伴隨著幾聲慘叫,和女人撕心裂肺的“別打了,別打了!”才完美。
我今天呢咱不聊那些動作片,那種激情燃燒熱血上腦雞飛狗跳英雄好漢輩出的歲月太過于遼闊,咱也寫不過孔二狗的《黑道風云二十年》,血色江湖暫且拋于腦后,淺聊一下兒女情長,權當是一種調侃式紀念一下咱們茍且的青春吧。
有首歌叫《傳奇》,其中唱到“ 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 。”其實這不就是說“王八瞅綠豆——對眼了嗎!”只不過說法上的不同,顯得格調甚高,文藝范十足,忽悠的密度加大了而已。
愛情就是你看上我了,我看上你了,是“瞅”出來的!
原來俺們年輕那會兒,沒有手機,沒有QQ,只能用最原始的手段撩妹。傳紙條寫情書嗎?No!那個太低級了,一是容易失敗,成為笑話。二是容易讓人抓住把柄,告訴老師和家長。是啊,我們那個時候社交圈比較小,只能在同學身上下手,畢竟是熟人好辦事啊!所以防備家長和老師,是一種智慧的活。
勇敢的男同學都是直接沖到心愛的妹子跟前,瞪個大眼睛,流著哈喇子,傻笑!這時候會來事的妹子,或者知道怎么回事的妹子,都會及時的問一句:
“你瞅啥?”
“嘿嘿,瞅你好看!”
? ? …………
這時候天氣忽暖,柔風吹過,漫天飄起了花瓣雨,地上長出了相思樹,想戀愛的遇到發情的,就算勾搭成了。畢竟俺們那時候的妹子也單純,沒有什么送花,看電影,請吃飯的流程。如果你情我愿郎情妾意的玩幾個回合,過幾個大招,升級打怪的追,那么深的套路會退火的。而且大家都是窮學生,逛逛馬路,拉拉手,送對方放學回家,這就算是浪漫滿滿的節奏了,不然你還想怎么樣呢?
當然,這樣的愛情也得在一個頻道上才行,最初的試探里,看似簡單,卻有著博大精深的學問,弄砸了的,也不在少數。回到前面的對話,如果妹子問你:“你瞅啥?”
找抽型的說:“咋滴,你還不讓瞅啊?”
一根筋型的說:“瞅你能少塊肉啊?”
哲學型的說:“你不瞅我怎么知道我瞅你呢?”
二逼型的說:“瞅你咋那么磕磣呢?”
這個個都是作死來的,是不能愉快聊天的人,妹子基本是無語中,這種情商的人是不配有女朋友的。如果事后還有納悶妹子怎么就不搭理自己的哥們,那就是智商也有問題了。
另外的情況還有,妹子還沒有問你瞅啥的時候,旁邊竄出來知道哥們問了:“你TM瞎瞅啥?”這個時候除非你有戰斗的準備,不然就趕緊走吧,因為這樣的情況打架是不理智的,為了一個名花有主的妹子怎么都是輸。
語言是需要技巧的,人際溝通中,尤其是在男女生的交際里能把握好絕對是得分大項。說白了,在物質匱乏八九十年代,能吹牛逼的人是吃香的。那時候見識相對封閉,很多人眼光看不出我們那個只有十幾萬人的小鎮,即使求學遠行,很多人也都是學成回到家鄉安居。文化和親緣樹的根系,深深長在了我們那代人的生命里。
女同學從青春少女漸漸為人妻為人母,容顏漸老,男同學不再活躍跳脫,已經變得沉穩持重,曾經的青春和愛情對我們來說,當初的簡單和單純里彌漫出了厚重,似乎在告訴我們,復雜都來自于簡單,所有活過的歲月里那么多故事,但是誰不不曾忘記當初自己對答的那一句:“你瞅啥?”
有時候已經不甚理解現在這個年代的變化,可以肆意的使用我們曾經在意得不得了的暗號,可以輕松的得到太多的金句。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撩妹,試探和代言,情緒可以立體化的表達,有時候“搞定”和“解決”比我們快多了,可是更換放棄的頻率和速度也讓人咋舌。
那時候的照片是黑白的,存一段影像是很奢侈的事情,正因為那樣我們都很努力的記憶和生活,為了更真實的記住對方。瞅一個人瞅了好久才敢搭訕,女生瞅了自己一眼回家得想一個星期,愛一個女生都以為能結婚,去了遠方代表了各奔前程,清楚的知道錯過當下就是一生……
不能相信矯揉造作的擠眉弄眼里能整出愛情,不然的哥們都可以試試。就像我前段時間夜跑,在河邊的遭遇了幾個閑散的妹子,我只是多看了幾眼,有個妹子直接就問我:“大哥,兩百一次,玩不?”那一刻我的心是崩潰的,因為我帶的錢不夠!當然了,這是開個玩笑,對于我來說眼神是種交流,對她們來說眼神是種生意。
“別瞎瞅,容易瞅出事!”是句玩笑。
而在東北,瞅出來的“事”真不少,我們帶著時而二時而真誠時而裝逼的眼神行走江湖,與人碰撞交集,要么狗血紛飛要么基情無限。但總的來說,我們學會了讀懂一個人眼里東西的能力,從眼睛認識一個人,和男人做朋友或者敵人,和女人相愛相殺耗盡青春。
我們會通過眼睛審視人性,并且會把最溫柔的眼神留給愛情。
在這樣的規則里我們不會發懵,但是現在的一堆電子產品代替了眼神,沒有了那些配備,每個人的眼神都死一樣空洞。真的不知道是我們這類人已經過時了,還是現代的人們已經習慣了封閉心靈。
時間會疊加成宿命,輕狂少年會漸漸有夢,其實記錄過去并不是為了反思,只是人永遠孤獨前行的路上必然要提著一個燈籠。對于我來說,更認可那種眼睛里能讀出東西的人,即使別人說我老套,即使說我又俗氣又不著調。如果有一天有人對我說:
“你瞅啥?”
“瞅你好看唄!”
“哎呀媽呀老鄉!買啥給你便宜點!”
“好嘞!”
這樣的感覺,也是好的!最起碼帶著滿滿當當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