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的妻子徐俊雅,出生在開封市尉氏縣城關鎮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位私塾的教書先生,從小受父親的熏陶,有文化底蘊的徐俊雅也格外欣賞有才氣的人。
她對外貌英俊,能拉會唱的焦裕祿一見鐘情,焦裕祿同樣喜歡徐俊雅的文靜和細心。二人結為夫妻后,徐俊雅更是默默的支持著焦裕祿的工作,為了能讓焦裕祿在外邊安心,她無怨無悔的承包了家里的全部家務。
1962年河南省蘭考縣的早春,風沙摧毀了20多萬畝小麥,大雨淹沒了30多萬畝莊稼,10多萬畝禾苗被堿死。風沙、鹽堿、和內澇是當時蘭考縣的三大自然災害。
由于貧窮難以管理,蘭考許多的干部都爭著想辦法往外調,當地的百姓維持不了生計,很多人都出來要飯逃荒。人們用十二個字來形容那時蘭考的情形:災荒壓頭、人口外流、干部發愁。
就在這異常艱難的緊要關頭,焦裕祿臨危受命。他于1962年12月6號到達蘭考后,沒有來得及坐下來喘口氣,就開始了挨家挨戶逐步排查工作,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方案,并和老百姓一起抬筐搬土,治理沙荒。為了防衛風沙,他還帶頭在田地里種上泡桐樹。
其實他去蘭考之前,就已經有嚴重的肝病,但他沒有向組織說明,他的一顆心都在為老百姓干實事,謀福利。直到病痛折磨的他連筆都拿不住,才在同事的催促下去治病。
得知焦裕祿病重的那一天。站臺上很多群眾都趕來為他送行,他們盼望著好干部能盡快的治好病,再次來到蘭考帶著他們好好的干,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的分別竟然成了永別。
焦裕祿去世的那一天,街頭上萬群眾為他披麻戴孝,就連路兩邊的樹上都掛滿了白布條。
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的日子里,內澇、鹽堿都被得到了治理,唯獨風沙沒有完全控制,這成了他人生最大的遺憾。
1964年5月14日。年僅42歲的焦裕祿因肝癌治療無效在鄭州去世。彌留之際,他說:我死了以后,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我也要看到把沙丘治好。
焦裕祿去世后,他的妻子徐俊雅悲痛欲絕,但看著身邊的6個孩子,她堅強的獨自扛起了家庭的重擔,當時他們最大的孩子也不過15歲。但在母親徐俊雅的教育下,他們從來沒有搞過一點特殊,過著和普通兒女一樣的生活。“父親是父親,我們是我們,”是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
2005年,徐俊雅因糖尿病并發腦溢血被送進河南大學淮河醫院,8月25日早晨因搶救無效與世長辭,享年74歲。
焦裕祿的大女兒焦守鳳一直以父親為榜樣,幾十年來,從未間斷過對焦裕祿精神的宣傳工作,如今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
長子焦國慶是一名軍人,1989年,38歲的他退伍后,轉業到開封地銳局任職。2004年,退居二線,被人尊稱為“老局長“。
二女兒焦守云,1966年13歲時,受到毛主席接見。15歲入伍,20歲當選“十大”代表。1991年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1978年,她轉業到鄭州科技情報研究所工作。
老四焦躍進現任開封市委員會主席和黨委書記,口碑一直為人稱頌。他在杞縣任縣委書記時,為了幫助當地百姓銷售大蒜,他親自跑到北京最繁華的王府井大街手捧大蒜去叫賣,從此讓杞縣大蒜名揚全國各地,他也被冠之于“大蒜縣長”。還被人們親切的稱為“小焦書記”。焦躍進說:
他的父親當年領著老百姓治沙,他今天要帶著大家致富。
三女兒焦守軍是一名戰士,參加過對越反擊戰,目前和丈夫仍然生活在軍營里。
最小的兒子焦寶鋼是一名警察,2013年,因病去世。
焦裕祿一心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向他學習。他是黨的好兒子、他是領導干部們的楷模、他更是人民稱頌的公仆,他的孩子們都以他為榜樣,個個是人中翹楚。焦裕祿精神永不落伍,讓我們懷著崇敬之心,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