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紗》——一個女人的自我覺醒之路

3.jpg

“那描畫的面紗,蕓蕓眾生稱之為生活”

《面紗》這部小說,是毛姆在1925年寫作而成的,毛姆被譽為“20世紀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他的文字,諷刺,幽默,常在諷刺中透露出對人性的同情和憐憫。

這本書通過描寫相貌嬌美而又愛慕虛榮的女人凱蒂,為了擺脫“剩女”的危機,而嫁給了深愛自己卻生活乏味無聊的沃爾特醫生。結婚后凱蒂隨丈夫去了香港,在香港結識了外表英俊瀟灑的有婦之夫湯森,丈夫發現他倆通奸的事情以后把她帶到了當時正流行霍亂的一個村莊。凱蒂在絕望,死亡的旋渦中掙扎,最終在直面生命的脆弱和修女們的偉大的自我奉獻精神后毅然投入到對當地村民的救助中,走上自我救贖之路。沃爾特在工作中不幸感染霍亂去世。經歷了背叛,生離死別后的凱蒂最終離開小村莊回到了故鄉,
這本書主要通過三條線來描寫女主人凱蒂的自我救贖之路。


2.jpg

第一條線索,是凱蒂和湯森的愛。凱蒂是為了改變生活的窘境而嫁給沃爾特的,而她本身并不愛他。沃爾特單調乏味的生活,和她自己的愛慕虛榮,給了湯森可趁之機。凱蒂迷失在和湯森激情里,享受著湯森給與的精神和肉體的滿足。當奸情被丈夫發現后,她主動和丈夫攤牌,要和丈夫離婚投奔她的真愛。這是凱蒂最初的愛的覺醒,對自私的愛,欲望的愛的執著。

女人常常自以為是地認為男人瘋狂地愛上了她們。實際上他們沒有。

丈夫發現后,把凱蒂帶到了霍亂流行的小村莊,在這個滿目瘡痍,充滿的死亡氣息的地方,她對沃爾特對自己的無望的愛的理解,是這本書的第二條線。對沃爾特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讓凱蒂生不如死,沃爾特對她的無望的愛,我愛你已久,永不能忘。

“我知道你愚蠢、輕浮、沒有頭腦、但是我愛你、我知道你的目標和理想即庸俗又普通,但是我愛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貨色,但是我愛你。想一想真是好笑,我竭力去喜歡那些討你喜歡的東西,忍受折磨也要對你隱瞞起自己,實際上我并不無知粗俗、不愛傳播丑聞也不愚蠢。我知道你何等害怕智慧,使盡我所能讓你覺得我是個大傻瓜,跟你認識的掐人一樣。我知道你嫁給我只圖一時利益,我是那樣愛你,我不在乎。”

“你為何要鄙視自己?”她脫口而出,幾乎沒有意識到自己開了口,好像是接著傍晚那句話茬兒說的,中間一點沒停頓過。 他放下了書,沉思地看著她,似乎是想把自己從遙遠的思緒中拉回來。 “因為我愛你。

凱蒂最初認為沃爾特把她帶到這個人間地獄是想要殺死她,然而最后發現,沃爾特是想殺死自己。他無法放下對凱蒂的愛,即使在極度的失望后,知道凱蒂懷孕了,還要抱著一絲忐忑問她:這是我的孩子嗎?當凱蒂回答說“我不知道”的時候,成了壓死沃爾特的最后一絲稻草。

所以沃爾特臨死前,在凱蒂滿懷歉意希望獲得沃爾特的原諒時,

沃爾特卻說出了一句“死的卻是狗”。

當凱蒂看清楚沃爾特對自己的無望之愛,心里充滿了愧疚,讓他明白了湯森對她的是多么地自私和齷齪,讓他看到了愛真正的樣子。

只有你曾經見過愛的樣子,才會在愛出現的時候一眼就認出他。

第三次覺醒是在和死神并行的路上,修女們無私奉獻的愛。當凱蒂看到村里因霍亂死去的人們,看到那些為了為了自己的信仰背井離鄉的修女,和她們為了村民和被拋棄的孩子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凱蒂看到了比欲望之愛更偉大的不求回報的無私的愛,凱蒂在和修女們的一同為這場瘟疫的抗爭中,在和孤女們愉快地相處中體驗到自己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的社會價值,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感不再依附在某個人身上。

修道院的院長告訴她:

安寧,在工作中是找不到的,它也不在歡樂中,也不在這個世界上或者這所修道院中,它僅僅存在于人的靈魂里。

凱蒂最終回到故鄉,看到去世的母親,看到父親并沒有因為母親的去世而悲傷,而像是卸下了生活的重擔,終于可以面對真實的自己,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她最后對父親說,

我想要個女孩,撫養她長大,不讓她犯我犯過的那些錯誤。回想以前做小姑娘時的我,就會恨自己,有沒別的機會。我要培養女兒,給她自由,讓她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于世。我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愛她,撫養她長大,不只是為了讓某個男人因為很想跟她睡覺而供她吃住,養她一輩子

這句話表達了凱蒂最終完成了她的自我覺醒之路,看清楚了生活和生命的本質。

此時,生活就像潮水褪去的沙灘,揭去最后的一層面紗,露出生活本來的樣子,如同散落在沙灘上貝殼,破碎一地,

或許她做過的所有錯事蠢事,所有她經受的磨難,并不全是毫無意義的——那將是一條通往安寧的路。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