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臺北已有數(shù)日,除了在大板根森林住的兩晚,都在airbnb,有廚房的airbnb。
這些年在外吃飯吃得多了,比之前的二十年都多得多了。
倒不是因為外頭的餐廳有多好吃。
實是一直換著城市生活,一年沒幾日在家住罷了。
在一個新城市久呆數(shù)周到一個月,便會挖掘出幾家餐廳當(dāng)作自己的食堂。
去久了,也便愛和老板聊一聊。并不是真的要了解他的背景、他的歷史、他的制作密法,抑或是他的創(chuàng)業(yè)的心路歷程,必須聊出些什么才能寫出那么一篇感情充沛的餐廳推薦,放在大眾點評或者自己的公眾號上。
好像沒有那些背景、歷史、制作密法、創(chuàng)業(yè)的心路歷程,就沒把握證明我選擇的這家餐廳是多么的高明似的。
巴厘島的 Kori Restaurant、 上海的蘇浙匯、珠海的金玉堂上海餛飩店……一度是我的常吃食堂,隔天吃,或者日日吃。
從去年改變飲食習(xí)慣后,曾經(jīng)常吃的食堂,也便不再去了,轉(zhuǎn)而換成了汕頭八合里海記牛肉火鍋店這些。
食堂去久了,也會乏味。認(rèn)真深耕細作的餐飲人永遠只是鳳毛麟角,熱衷打造網(wǎng)紅店、炒作概念的反而更吸引大家趨之若鶩。
我常去吃的八合里火鍋店,點同樣部位的肉,每一次端上來的模樣、紋路都和之前的不同。問服務(wù)員為什么,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有多少店能一開數(shù)十年尤能保持水平?
國內(nèi)的餐飲環(huán)境并不好,攤頭、小店多是文化并不高的外來務(wù)工人員開設(shè),衛(wèi)生條件堪憂。口味也隨著店主的心情忽上忽下。
就算是約人聚會的上檔次餐廳,也是開業(yè)頭兩三年頗具精妙,之后愈來愈差,再過些日子便關(guān)門歇業(yè)。被另一家盤了去。
外出旅行,我大都不怎么愛做計劃、不看雜志、不看書、就是搜搜旁人已整理出來的游記、攻略也懶得。
要說真的一眼都沒看,倒也不是,偶爾在朋友圈也會在朋友的照片下點個贊,問問是在哪兒。
逛到書店,也會去旅游板塊,看上幾眼,翻上幾頁讀一讀。實是寫得有趣的不多,多是咖啡館、餐館、景點的堆砌,且愈來愈趨平庸。
三個月內(nèi)來了兩回臺灣,也是三年來的第三回臺灣。必去的景點還有好多沒去,也沒那么想“必去”不可。
必去的景點、必吃的小食、餐廳,概無興趣。
整日里只是閑逛和張望。閑逛是沒有預(yù)設(shè),張望是留有好奇。
前日臺灣的朋友Barry、Abi帶我們夜游貓空,又帶我們?nèi)堥T客棧吃飯,聊起這十幾天的飲食,問道有沒有吃到“地雷”。
想了下,說: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去周邊菜市場、商場買食材,自己做哎。
改善飲食以來,自己也做過幾個月的菜,買真正的食物、買好油。而現(xiàn)在也在做社群教同樣對生活有追求和期望的朋友如何選擇食物,追求健康,瘦腰細腿。真正的健康,纖細,只需要你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就可以,但明白的人似乎很少,大家更愿意相信有一枚服下即可變瘦的仙丹,只需要你付一點錢即可快遞到家。
愈來愈多的國人在節(jié)假日奔赴海外,在地標(biāo)合影留念、在當(dāng)?shù)刂牟蛷d享受美食,這甚好。或是隨我這樣從菜市場了解一個地方,購買當(dāng)?shù)匦迈r的特色食材、調(diào)料,花上點時間用心為自己、朋友做一頓飯,體會這些平凡而又簡單的日常生活,只要心里知道想要的生活是什么,追隨內(nèi)心,也是常滿。
一個赤膊大叔從遠處小跑過來說,等等,然后擺出一個yeah的姿勢
左手串出一個男人對我說,不要理他,他是神經(jīng)病。
哈哈哈。好有趣的臺灣人。
了解之善飲食社群,線上飲食課,線上烹飪課,可以添加wx? 17099914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