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世紀老人冰心先生的作品,讓我不禁懷念起我的奶奶來。我的奶奶離開我們已經十幾年了,以前沒有條件給奶奶拍照片,奶奶的印象在我的腦海里,還是我小時候看到的樣子,那樣的慈祥、和藹。從我記事起,我的世界里就有奶奶,每次起床喊的都是奶奶,是奶奶把我帶大的,那時候父母忙于工作,早出晚歸,沒怎么管過我們。我的童年時代的生活起居都是由奶奶照顧著,一直到我上高中住校。
奶奶出生在上年世紀十幾年代的一個農民家庭里,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里,奶奶作為家里的老大也沒能去上學,而她的兩個弟弟都去上學了,她的童年只能在放牛中度過,可是這并沒有打壓她對求知的渴望,她時常偷空去看在書塾上學的弟弟們學習,僅憑旁聽,她竟然能熟背《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還會寫不少字。我記得在我還沒上學的時候她就教我和妹妹念古文了,還教我們寫字、算術。可惜那時的我貪玩,總是學得不耐煩,至今也只是記得開頭幾句。
奶奶是一個苦命的女人,沒有上學就早早嫁人了,據她說是14歲就嫁給鄰村的一個年紀與她相仿的男人,可是好景不長,不到一年,那個男人在耕田時不幸受傷引發破傷風去世了。奶奶從此被婆家視為克夫的災星,由于沒有生育小孩,就被遣回娘家繼續放牛。后來娘家人覺得女兒給家里丟臉了,于是到處托人介紹,認識了我的爺爺,而我的爺爺原先的妻子也是因病去世不久。奶奶沒有選擇,也不能抗拒地嫁給了我的爺爺,并且做了我大伯的后娘。但就在婚后不到幾個月,爺爺因為被國民黨抓壯丁去當兵,奶奶從此又陷入了無休止的悲傷與無助中。直到三年多后,爺爺所在的軍隊經過家鄉,經戰友的提醒,爺爺趁軍隊停車休息的時間逃了出來,終于回了家。
后來,奶奶陸續生了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之后的歲月里她辛苦地將兒女養大。兒女們的婚嫁是她一手操辦的。孫子、孫女也是她帶大的。由于我的爸爸是她最小的兒子,我們姐弟幾個也是她最后帶大的。以前的農村生活,日子雖然苦,但我從沒見過奶奶有任何怨言,也沒有說過哪個兒媳婦的壞話。對我們姐弟幾個照顧得無微不至,記得我還沒上學的時候,那年我五歲,妹妹三歲,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三點多,我和妹妹在家門前的干涸的小河里挖泥巴玩,奶奶在廚房生火做晚飯了,做好飯她就在門口的樹下對我們大喊“二娃兒、三娃兒回來吃飯了……”我倆聽了,就屁顛屁顛地手拉手連蹦帶跳地回家吃飯去了……奶奶給我們吃過晚飯后,她還要忙著喂雞、喂豬、打掃衛生、給我們洗澡、洗衣服……等父母工作回來,我們已在奶奶的照看下進入甜蜜夢鄉了。
奶奶為人很善良,記得有一次,一個女乞丐來我們家討飯,說她的家鄉被水淹了,是逃難到這里的。奶奶很友好地請她進家里餐桌上吃飯,而不是給她一點食物就讓她走開。這讓我們覺得很害怕,因為那乞丐渾身臟兮兮的。奶奶見我們害怕的樣子就和我們說,“人家要是不困難也不會來討飯的,我們要對別人友好,簸箕篩米輪流轉,說不定哪一天我們也有難了,是不是也很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呢?”年幼的我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竟很坦然地和女乞丐共用午餐。
奶奶很疼愛我們,有什么好吃的都給我們留著,自己卻舍不得吃。她一生艱苦樸素,衣服總是縫縫補補也舍不得買新衣服。爸爸媽媽給她買的衣服她也舍不得穿,還說不喜歡新衣服,讓以后不要買給她了。后來我們的生活好了,她也總教育我們說好日子來得不容易,要勤儉節約。奶奶也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人,在我記憶中,奶奶最開心的事就是可以到縣城農貿市場的小吃店里去吃一碗三角五分的素米粉。但是那年月去一次離家不遠的縣城也是不容易的。我一直想等我長大了,工作賺錢,一定要帶她去吃很多好吃的,去外地旅游,要知道,奶奶這一生都沒有出過我們的小縣城。可惜的是,沒等到我大學畢業,奶奶就因生病離開了我們,享年87歲。這也是我至今最大的遺憾,人生最無奈的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每每想起我因在外地上學,沒趕回家看奶奶最后一面,想到愛我疼我的奶奶永遠離開了,再也見不到她老人家了,我就難過不已,淚流滿面。
謹以此文,紀念我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