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杯
有人問師傅:“已經碎了的心還能再愛嗎?”
師傅回答:“能。”
那人再問:“那您有沒有用已碎的杯子喝過水呢?”
師傅回問:“你有沒有因為杯子碎了而放棄過喝水呢?”
無疑,這位師傅是一位很棒的教練。
我們從教練技巧的角度來具體剖析一下這段對話。
對方問:“已經碎了的心還能再愛嗎?”
問話者心里的假設是:已經破碎的心不能再愛。延伸來講就是,他已認定:被一個人傷過心就等于所有人都不再值得自己去愛,過去被傷過心就等于以后都無法再愛。
師傅肯定地回答:“能。”
先圍繞對方的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對方又問:“那您有沒有用已碎的杯子喝過水呢?”
對方用打比喻的方式提問,雖然表面上在提問,其實他內心早已有答案。這個問題和第一個問題一脈相承,其內在的預設都是認定已碎的心不能再愛。
師傅反問:“你有沒有因為杯子碎了而放棄過喝水呢?”
師傅沿用對方所做的比喻來做區分:一個杯子碎了,不等于其他杯子都沒有意義。退一步講,就算所有的杯子都碎了,也不代表你不可以用別的方式喝水。
四句話,構成了一個不錯的教練案例。
事物有生滅,杯子會破碎。
然而,生活總要一天一天過下去,心中的愛也總會像太陽一樣每天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