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與城市征文|吾心安處是吾鄉

一、獨見炊煙似故鄉

我的家鄉在江蘇鹽城一個寧靜的小縣城——阜寧。歲月像一雙溫柔的手撫過這座城的綠瓦紅墻,厚重的老繭卻留在了一代人的心中。這老繭,是家家戶戶裊裊升起的陣陣炊煙,是雨天踏遍的坑坑洼洼的泥地,是屋后草堆里的捉迷藏游戲,是不為人知卻在每個月圓的日子里隱隱作痛的淡淡鄉愁。電線桿下的低矮房屋,無法庇護年輕的夢想,于是只剩老人與孩子和它相依為命,不言不語。縱橫交錯的田壟與狹窄的豬圈,喚醒每一天的勞作,春去秋來,周而復始,祖祖輩輩,喜怒哀樂都離不開這片土地。那些樸素的人們只有一個夢想:有屋可避風雨,得閑可乘陰涼。生活盡心盡力,歲月悄無聲息。

吾鄉

二、游人只合江南老

后來我在無錫求學。倘若阜寧是小家碧玉的溫潤,那么無錫便是大家閨秀的兼容。高樓將平地劃分為均等的區域,又各自向上瘋長,正如扎根這座城市的“草根”們,朝著懸在半空的理想,步步攀登。夜晚像一塊巨大的幕布,帷幕下的城市褪去了白日繁華與喧囂的外殼,每一盞燈火都用溫柔的目光注視著游子歸家的路。在城市一隅,你也可以拜訪肆意舒展的青山,與它掩護下的寺廟來場心靈的約會。你會流連于它金色的提文,精美的雕刻,古樸的風格,心無旁騖地感受著深深禪意。安守一方凈土,豈管紅塵紛擾?


選自百度搜索

三、十年一覺揚州夢

我的大學是一場與揚州的絕美邂逅。揚州經歷了少女的懵懂青澀,青年的壯志凌云,更多的是老者的謙虛隨和。走東關古道,賞燈籠低垂,漫步小巷,從青磚黛瓦中你讀懂它用心研磨歲月粗礪的風沙,為厚重的歷史鍍邊,于是它光芒奪目,卻不嘩眾取寵。二十四橋,水光瀲滟,小橋伴著流水,蜿蜒伸向遠處。枝藤掩映下,山石交錯,不失北方建筑的陽剛,又富有南方建筑的陰柔,用自己獨有的魅力吸引著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揚州在彌漫著濃郁書卷氣息的同時,也煥發出時代賦予的無限活力。新生建筑群將科技與藝術,歷史與現代完美融合,形成揚州包羅萬象,推陳出新的文化底蘊。在這里,你既可以撐一柄油紙傘,細嗅一朵花開,撥動時間的齒輪,穿梭回楊柳岸,曉風殘月,又能置身街頭,看車水馬龍,聽呢喃耳語,品人情冷暖。十年一覺揚州夢,何時夢醒?吾寧于柔情中久醉不醒。


選自百度搜索

后記

年輕就應該用雙腳丈量世界,每個城市獨有的風情,只有盡情領略過,才不枉此生。天在,地在,山川在,我在,你還要怎樣的世界?勿問故鄉何處尋?此心安處是吾鄉。

欲知征文詳情,請點擊:建筑圈 X 城市專題征文 | 路過不同的城市,遇見不一樣的建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