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眼看世界】好學生殺死好老師之痛:懂得看見孩子的感受將有效避免悲劇的發生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益陽學生羅某杰弒師案我已經關注了好多天了,我覺得我想要說點什么,我覺得我應該要說點什么,但卻是遲遲的不愿意落筆。也許這個痛對于一般人而言,都實在太沉重。雖然我是一個心理工作者,但我依然感覺到,在這么巨大的、沉重的傷痛面前,我的內心并沒有能夠超脫。

? ? ? ? 事情的詳細經過不想用太多的篇幅來介紹,感興趣的讀者百度一下就完全可以很清楚。簡單來說,就是一個16歲的高三學生,一個第一名的學生,因為對老師叫家長感到憤怒,親手刺殺了對自己關愛有加的班主任老師。完全失控的學生總共刺了老師多達26刀,令被刺老師在送往醫院搶救的路上,就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征。

? ? ? 血案發生了,作為一個18歲孩子的母親,作為一名專職心理工作者,我沒有辦法做到像普通老百姓一樣,用禽獸不如幾個字來痛罵那個孩子為自己的震驚、恐懼、憤怒找到一個出口。因為我知道,那也是父母所生的孩子,那也是我們的孩子,沒有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是殺人犯,如果我們只是在他今天犯了罪的時候,選擇去痛罵他、去唾棄他的話,除了推卸我們作為家長、作為監護人、作為社會的養育之責之外,我并沒有看到一個成熟的社會公民應有的態度。而且,從心理的角度,我知道,以暴制暴并不會讓暴力消失,只會在人們心中栽種更多的憤怒,更多的仇恨,而那些恰恰是暴力產生的重要土壤。

? ? ? ? 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更想要用我的專業去看看這個孩子他的內在到底發生了什么,讓我們可以做更懂孩子的家長,避免更多的悲劇發生!

? ? ? 這個孩子刺了老師26刀之多,如果只是達到讓老師致命的目的的話,根本不需要刺這么多刀。他之所以要刺這么多刀,完全都是在宣泄憤怒。足可見這個憤怒之大,這個仇恨之深。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而令我作為一個心理工作者,心痛不已的是,他只是一個孩子而已,他并不是一個冷面殺手,一個職業間諜,或是一個資深臥底,他不會有那么高明的掩飾技巧,他積壓如此之深之多的憤怒和仇恨,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為什么一直都沒有被看到,而最終要以這樣慘烈的方式表達出來?

? ? ? ? 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這個孩子在此之前一定表達過他的聲音。不管是向父母,還是向老師,不管是在他3歲,5歲,還是10歲,15歲,他一定都表達過他的不滿,一定都表達過他的憤恨,也一定都表現出來他內在的不快樂、不配合、不耐煩等等。

? ? ? ? 而我們的家長,我們的老師,從來都沒有學習過心理學,也從來都不會關注孩子的感受,也從來都不會意識到,關注孩子感受的重要性。還有很多的家長,不僅不懂心理學,甚至連對孩子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愿望,孩子的感受常常都是被忽略,被否定,被打壓,甚至是被羞辱的,有些父母甚至不惜動用武力讓孩子屈服。所有這些,只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很愚蠢,很糟糕,很不被愛,很不被尊重,所有這些不好的感覺,沒有一個出口,就全部變成憤怒積壓在心中了。

? ? ? ? ? 長此以往,孩子的內在就相當于是埋了一個火藥桶,而與家長與老師之間每增加一個新的矛盾就都是在往這個火藥桶里添火藥。這個帶著一個火藥桶行走的孩子,其實就是一個定時炸彈,發生一點很小的事情都可以擦槍走火,毀滅別人,也毀滅自己。

? ? ? ? 出事孩子的鄰居接受采訪時說,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管得非常的嚴格,對學習要求非常高,曾經還因為學習的事父親把孩子狠狠的打了一頓。所以我就在想,難怪孩子會對老師叫家長有那么大的反應,因為他真的對于父母會如何懲罰他感到非常的恐懼,正是基于對被懲罰的恐懼,這個孩子的憤怒發泄出來就完全的失控,也才會對老師刺殺那么多刀,這個部分,如果用精神分析來看的話,是有對父親的移情的。但是,我同時猜想,如果孩子不出事的話,那個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說不定在當地還是被學習和效仿的,而這個真的很可怕。

? ? ? ? 可能這就是我為什么想要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了吧,我們的父母應該要警醒了,悲劇發生在別人的身上是故事,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就是事故了。我想沒有一個家長可以想象,如果這個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對于家庭而言,是怎樣巨大的一場災難?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 每一個行為背后都在呼求愛。不管孩子做出什么樣的行為,都只是一個感到沮喪,感到挫敗,感到不重要的孩子,都是這個孩子透過這樣的行為在表達他對重要性的渴望,對真正無條件愛的渴望。如果這個渴望能夠被看到,孩子的心靈就會被撫慰,愛就會在這個中間重新流動,事情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如果孩子的渴望長期的不被看到,孩子的偏差行為就會不斷的升級,甚至發展到悲劇和慘劇的發生,其實那也還是在表達對愛的渴望,只是那個渴望里已經在透著絕望。

? ? ? ? 是誰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走過從希望到絕望的這條路?是我們對孩子感受長時間的忽略,在這個方面,不僅是家長,還有老師,還有社會,我們生活在一個完全不懂如何讓愛在關系中流動的社會。

? ? ? ? 我們甚至可以來設想一下,在老師擠掉孩子們僅僅三個小時的周假時間,用來看勵志視頻并寫觀后感的時候,孩子表達了不滿和抗拒,假設老師能夠看到孩子的感受,愿意傾聽孩子的感受,并且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一心只想著要完成自己的教學計劃,要達成自己的教學目標,為此不惜動用家長的力量來促成自己目標的達成的話,慘案是不會發生的。

? ? ? ? 我知道,很多老師看到這個案案例之后,心都完全悲涼了。我其實也很擔心,我們的老師會在今后的教學中,對孩子們有非常多的防備,這會導致原本就已經很脆弱的師生關系變得更緊張。但其實我知道,恐慌是可以理解的,但卻不是必要的。如果我們的老師能夠學習和自己的感受連接,和孩子的感受連接,看見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感受,一般而言的話,沒有無緣無故用刀捅向老師的學生的。

? ? ? ? 我也在設想,即便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之下,如果孩子的家長有能力看見孩子的感受,陪伴孩子的感受,悲劇也不會發生。如果孩子的家長關注孩子的感受勝于關注孩子的行為,關注孩子的感受勝于關注孩子的成績,他不會先入為主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評判和定性,而是以一顆敞開的心,以一個允許和開放的態度,對孩子保持真誠的友好的興趣,讓孩子愿意在這樣被完全允許的環境中去訴說自己內在的感受,不管孩子是暴跳如雷,還是悶悶不樂,他都始終能夠像定海神針一樣如如不動,在情緒的平和與溫柔中接住孩子。

? ? ? 這樣懂得關注孩子感受的家長他會很敏銳的看到孩子情緒的變化,但同時又不會驚慌失措,如臨大敵。他會在他自己的中心,溫柔的陪伴孩子,傳遞給孩子關愛,但是不會傳遞壓力:他可能會問,你看上去不太開心,能告訴媽媽(爸爸)發生了什么嗎?媽媽(爸爸)看到你這一次考試考得不如理想,不知道這個會不會讓你感到不開心,能告訴我你感覺如何嗎?你是說老師批評了你,這會讓你覺得很被誤解嗎?你愿意和媽媽(爸爸)多說些什么嗎?看上去你不想跟媽媽(爸爸)說更多,也許我這一刻的關心對你來說是一種打擾,那媽媽(爸爸)尊重你,但同時你有任何需要的時候,記得跟媽媽(爸爸)說,好嗎?

? ? ? ? ? 我想不管外面的環境多么的惡劣,如果父母能夠這樣的看見和陪伴孩子的話,孩子有任何的問題都及時會被疏導,絕對不至于會走上極端。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說這么多,我不是要去責備那個遇害的老師,我也不是要去責備那個孩子的父母,我想沒有人有資格責備他們。事實上,他們已經在他們的認知范圍內,做了最好的父母和老師了。他們也完完全全都是受害者,他們也非常的無辜,在這個事件中,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是這個時代無知的受害者。

? ? ? ? 而像他們這樣的父母和老師還有太多太多,我們出生和成長在一個不懂得什么叫做感受,什么叫做表達感受,什么叫做看見感受的年代,沒有人教我們有一種能力叫愛的能力,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做父母,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做懂孩子的父母。于是我們越學習,越成長,就越長成一個又一個情感高度隔離的人,我們關心事勝過關心人,我們關心效率勝過關心公平,我們關心行為勝過關心感受,說到底,這樣的人其實更像是一個機器人。

? ? ? ? 機器人是什么?這讓我想到時下炒得沸沸揚揚的人工智能。馬云在最近一次的演講中,說到人工智能未來會干掉很多的就業機會,被干掉的就業機會,就是能夠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那些職業。所以,馬云建議說父母不能再用傳統的方式去教孩子了,如果再教孩子去背知識、學運算就會很危險,被這樣教的孩子未來勢必會被人工智能所淘汰,因為人在這方面就是沒有人工智能那么聰明,就像人跑不過汽車一樣。馬云說,我們應該教孩子情商和愛商。情商是情緒的管理能力,愛商是愛的能力。那這個是人工智能沒有辦法模仿和替代的。

? ? ? 我們用人工智能來教孩子,但我們的孩子不是機器。他們是有血有肉,有愛的需要的人。當他們的感受長期的被忽略的時候,有一天他們就會爆發,成為毀滅別人,毀滅自己的力量。我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注心靈成長,我同時希望,不管社會做到哪一步,我們的父母能夠率先學習,因為你輸不起,因為自己的孩子只能自己疼。

? ? ? 后記:

文章發出來之后,我又看到我的導師克里斯多福.孟老師的翻譯肖夢娜老師轉了我的文章。她有說到一句話,讓我非常的認同,她說沒有轉化憤怒的人都是潛在殺人犯,只是看我們運氣差不差,會不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多么的一針見血!試想一想,在這個社會上,有多少人那么冤枉的那么不可預料的成為了壓死別人的那根稻草,自己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 ? ? ? 我想,如果我們關注心靈成長,學習到如何跟我們自己的感受連接,然后就具備看見別人感受的能力,我們就可以避免我們自己成為壓死駱駝的那最后一根稻草。別人會不會成為這根稻草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的是我們自己不會成為這根稻草。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