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語的秋天

一段話也寫不出來。心里越來越恐慌,覺得自己似乎正在漸漸失去寫作的能力。確切說來,就是讓文字盡量充分生長出來的能力。每寫下一句話,都像是一篇文章的結束而非開始。語氣輕易地斷掉。絞盡腦汁接上,然后又輕易斷掉。

十月已近尾聲,寒氣無聲得侵入每個角落,無盡的大霧和黃霧似乎已經成了常態,偶爾的晴天也變得那么可愛,陽光竟比灼熱的夏日更明亮些似的。北四環大部分的樹葉還沒有掉落,深夜時分在路燈的映襯下,甚至能看出幾抹春色盎然,紛亂飄零也許還需幾場疾風驟雨。我生活的城市每天愈發寂靜了,也許只是我自己將自己推入這種境地吧。

日子一天天過,可是一點也不好過。過去的執念與心思纏繞在現實里,無聲無息地走入夢境里,在每一個心頭稍有波瀾的日子里,如影隨形,讓人很難心平氣和。那些也許再也不會聯絡的人,也是最不可能從夢境中消失的吧。每天在網上和朋友有一搭沒一搭地說幾句話,差不多就是我所能感受到的僅有的生活血肉。除此之外,時間仿佛都在夢境的邊緣溜走了一樣。如果我以后能重新過上那種庸常溫暖的生活,回頭看這幾年,一定會覺得它像一場發生在世界盡頭的超現實的修行一樣。

它的目的何在呢?至少此刻我一點兒也看不出來。可能是為了讓我慢下來,好好想明白過去的人生是怎么一回事,也可能是給未來一個鋪墊,讓我明白萬事皆有其代價。當然最有可能的,是這一切都毫無目的可言。所有的錐心刺骨輾轉反側,都像是暗夜里原野上的呼喊,沒有回聲,沒有后果,也不會有日后“原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的欣慰。

小時候讀莫泊桑的《項鏈》,常覺得這故事里隱藏著人生極尖銳的真相。生活之殘酷,在于它不是個配平了的方程式。無論多么真摯的抉擇和努力,都可能在造化中靜默地付諸流水。一個人只能無可逃避地直面和承受自己命運的偶然性,正如一個未曾謀面的李老板所指出的那樣。

As is,如此而已。

前幾天由于一個不重要的原因要去翻看自己前幾年的日記,一邊翻閱,一邊覺得自己幾乎沒有看下去的勇氣。那時的所有開心、歡笑、嘆息、煩惱,看起來都像是不知所云的肥皂劇,同今天的我毫不相干。在山東最北邊那么重要的幾年,一個人本應最熱烈的青春時光,就這樣變成我人生里一塊貧瘠的土地,如同荒原,毫無重提的必要。

好像昨天還是二十歲出頭的光景,告別沂河,意氣風發、滿懷憧憬地來到北京。然后忽然時光就如靜止般,再也不見流淌。沒有同齡人的焦急忙碌,也沒有所謂的成長與成功,在北京這個最熱鬧的城市,我做成了一個最安靜的自己。

我知道,從外面看起來,這只是再平凡不過的一幕人生悲喜劇而已。除了對自己之外,它甚至連反復回首的價值都沒有。朋友們也都或多或少在經歷類似的生活,或者陷入別樣的雞零狗碎,各有其頓挫周折的難關要面對。每一年都是一重巨大的挑戰,對人人來說都是如此。

要是能夠在每個新桃換舊符的時刻,對自己坦然地說一句:”我努力了,而且我相信這努力必有價值”,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啊。而人生,是多么難走的一條路啊。我們所苦苦期許的那些,又終會實現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