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此生我們都不能成為非凡的人

這幾天的我所接受到的新聞,一是詩人汪國真老師去世了,二是尼泊爾地震持續中,互聯網時代的信息飛速更新,總讓人感覺遺憾跟災難來得太快太急太堆積,但是卻也被遺忘的迅速。

作為一個偽文學青年,我對汪國真的認識僅僅存在于那一句「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除此之外我沒有任何更多的了解,所以也不存在太多的沉重之情,然而真正讓我有所感概的,是我的前任公司老板在朋友圈發的一條狀態。

作為一個創業狗,我老板的朋友圈里永遠都是跟互聯網行業相關的一切種種資訊,昨晚上看到他對汪國真去世新聞的感概,他感性的說了一句:當你青春時代喜歡的青年詩人相繼離開,你便能清楚的知道你的時代離開了。

于是我陷入了好長一陣的發呆。

去年的時候看到一次蔡康永的訪談,有記者問他《康熙來了》做了十年了,感覺專題越來越同質化,受眾也越來越少了,蔡康永回答說,我們的觀眾一直都在增長,你(指記者)之所以覺得收視率會降低,是因為你們這一部分的孩子已經長大了,說明你們成熟了,不需要再看這些消遣類的娛樂節目了,但是你別忘了,你們長大了,就意味著又有一批青少年出現了不是么?

當時看到他這段回答我嘖嘖贊嘆不止,果然是出了兩本《說話之道》的人,給足記者面子,也沒有給康熙制作團隊丟臉,更重要的是,他說的是我們「長大了」,而沒有說我們是「變老了」,我想著也只有擁有兒童初心如他,才能說出如此感性跟真誠的這番回答。

我想起自己以前是個思維很直線的人,比如說我不愛跟那些看韓劇的女生做朋友,因為覺得她們太過于幻想化,比如說我不喜歡跟看國產劇的朋友聊劇情,因為我覺得太狗血太容易出戲。

我喜歡跟別人聊美劇,而且最好是口味越重的越好,從當年看《絕望的主婦》到如今看毒舌雙人《破產姐妹》都覺得不夠過癮,從看《情婦》到《國務卿夫人》還是覺得不夠復雜跟驚心,然后看懸疑片的時候基本殺人血腥鏡頭已經不能滿足我了,我非得看那些比如在尸體上種蘑菇,或者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慢慢投毒給別人做實驗的劇情,我才能得到一點滿足。

當你看到我打出這段文字的時候,不要被我嚇著了,我覺得這也是個人的喜好問題而已。

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覺得跟周圍人的聊天話題越來越少,他們在大呼《星星的你》的都教授迷死人的時候,我居然一點感覺都沒有,公司里的美眉們趁著剪輯電視劇的空隙也非要偷偷看兩集《繼承者們》的時候,我總是表現出一副很不屑的樣子。

有天看到一條微博,大概的意思就是,當你開始關心國家政治大事,喜歡瀏覽財經新聞,然后每天喜歡研究一點佛學類的東西多過于雞湯本身的時候,說明一件事,那就是你開始成熟了,也就是說,你開始老了。

然后我細細看了一下我手機里的APP,果然是清一色的新聞資訊超過了吃喝玩樂的工具,然后我去看看自己關注的公眾號,那些什么「這種吃法讓你健康百倍」或者「夏天出門這么搭配讓你瞬間變女神」一類的文章已經不能再吸引我了。

那一段時間我很害怕,這種害怕很復雜,一方面是慶幸自己成熟不是件壞事,可另一方面就覺得自己離這個時代越來越遠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

這些年,媒體報道上的風口無一不是90后稱霸,所有的新聞只要打上90后的字眼,無論是賣安全套賣米粉賣水果賣衛生巾,都會點擊率高的驚人,而在我接觸的互聯網圈里更是夸張,每天的新聞報道就是,誰誰誰又拿到了多少百萬美金的融資了,誰誰誰的產品下載量已經破百萬千萬了。

而且這些孩子們還很有情懷,很是會講故事,每一個品牌都包裝得逼格閃瞎眼球,就連三月份的離職跟招聘高峰季,拉勾網打出的口號都是「90后老板專場直接面試」以及「此崗位沒有任何要求,只要你是90后,一切都好說。」

我很急,因為我還沒有成為一個管理者,我感覺明天一早起床我的領導就會變成空降而來的90后了。

我很害怕,害怕自己落后于這個時代,于是每一天我都要朋友圈的每一條資訊都要刷一遍,我要把關注的公眾號每天的更新都要看一遍。

我害怕自己跟不上別人的步伐,更害怕自己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談資。

可是我忘了一件事情,能量放在哪里,是看的見的。

我把精力專注在這些細碎的信息咨詢上,以至于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靜下心來讀一本完整的書,這種對比不是跟別人作比較,而是跟我以前的自己作比較,從這層角度上來說,我的狀態是很糟糕的,我拼了命的吸收種種資訊,這是這些卻不為我所消化,就在這浪費的時間中,我的書架都蒙上了一層灰。

直到我想起前面蔡康永說的那番話,我有點開始醒悟過來。

首先是我得承認自己開始成長,但是我不能因為這樣就去故意跟別人區隔開來,于是我開始跟我的00后的小表妹們聊天,我問她們為什么喜歡《小時代》,她們告訴我說很羨慕顧里四人的姐妹情深;

我開始跟那些喜歡韓劇的朋友交流,她們告訴我其實劇情里的那些浪漫情節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現實中沒有,所以才值得讓自己通過這些場景,讓自己哭一場發泄一下,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腦殘希望自己遇上一個都教授的,在浪漫之前估計都被嚇死了;

我開始跟那些喜歡看動漫的辦公室小姑娘聊天,她們告訴我其實二次元里的東西很好玩,而且有些劇場版她們追了很多年都好幾千集了。

于是我開始恍然,這一切的種種,就跟我們當年喜歡SHE孫燕姿周杰倫一樣,就像我自己喜歡的那些追了十季的美劇一樣,就跟我喜歡做手工下廚房而有人喜歡運動爬山或者喝茶畫畫一樣,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愛好跟能量的來源體,每個人的不一樣,而以前的我太過于強調「人以群分」這件事情,所以總會把自己跟別人區別開來。

今天早上起床看到朋友圈在轉發韓寒代言一加手機的H5動畫,我也慢慢的一一看下來,看到那一句「平凡之路上,我們和他的最大轉變,就是承認了平凡。」瞬間很想哭,一是自己本來就是個文案狗,對這些觸動人心的字字句句的魔力,我總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淚點;二是回想這十幾年來,從一開始以為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到明白自己的天賦其實只夠做個不錯的普通人,感慨萬千。

也是因為這樣,我之前一直很迷茫,害怕自己這一生碌碌無為,害怕自己不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可是如今一想,那忙忙碌碌的日子又該是什么樣的?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又到底是什么?

這些問題,我至今沒有答案。

有天看到一個朋友的狀態,說他最大的人生愿望就是「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與你共黃昏。」然后我突然覺得我現在就已經有這個狀態了呀,只是我一直沒有意識到而已。

我不是個會「享受當下」的人,怎么形容呢?比如有客人來我家做客蹭飯,我已經操心到最后一道甜點該準備什么的問題了,比如說跟朋友出去玩,我已經考慮到回來上班的時候自己能不能調節適應過來的問題了。

于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總是不快樂,我把這個歸咎于青春的迷茫,總覺得過了青春期人老了,這一切就會過去的,可是后來我發現,這不是青春的迷茫問題,這是我的思維習慣問題。

曾經我的也是因為「我們這么努力,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這一句而感到可悲跟無限感傷,可是我從來沒有意識到,普通人和普通人之間,差別也是大大的。

在我工作中認識的人兒里,有對下廚做飯特別在行的產品經理,有對金庸研究特別透徹的程序猿,有對畫畫特別擅長的剪輯小妹,記得剛工作那一年公司搞了一個新入職員工才藝比拼大賽,當所有的人都想著要跟大學一樣表演唱歌跳舞才華的時候,內容中心的一個姑娘寫了好大好長一副書法作品帶過來,在這個很多人已經連漢字都寫不清楚的年代,那一份蒼勁有力的古文著實讓我們每個人贊嘆,領導更是夸贊有加。

我跑過去問這個姑娘,說你毛筆字寫的這么好,以前在學校一定是個風云人物吧!結果她回答說,這是她第一次把自己的書法作品公開,以前都是自己悶在宿舍或者家里自己練習的。

我繼續問,說你這么好的才華不表現出來很是可惜呢,結果她回答說,這只是我自己喜歡的興趣罷了,而且也正只是因為真心喜歡,我不需要通過別人的肯定與贊美才能讓自己獲得成就感。

跟這樣的人相處越多,我會發現自己是個一無所長的人,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會從他們的身上吸取種種我喜歡的那一部分好習慣跟好心態,然后來完善我自己的慣性思維。

工作這些年下來,很多同事評價我已經沒有以前戾氣那么重了,我以前不愛接受別人的幫助,隨時隨地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女漢子,以至于我第一次離職的時候我的領導直接批評我太特立獨行了。

如今下來,我開始慢慢學會在職場中示弱,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自己的女性角色讓團隊變得融洽,這一切也讓我的心態慢慢緩和下來,對于前任領導當初給我的批評,我從感到萬分委屈變成了感激不盡。

可是,可是這一切都是需要時間的,也只有時間不會說謊,也只有時間能證明一切,關鍵是這條路上,有多少人是在這個結果還沒到來以前,就已經將就了生活的一切種種了。

我開始明白一點,世界是如此復雜,年輕時你要盡可能多地接觸各種偏見,如此才有可能避免自己陷入狹隘,因為狹隘,就是讓自己和別人都不痛快的根源。

如今我的狀態,用我的小助理Landy小姐的話來說,我比以前任何時候說話都要溫柔,水一樣的性格已經開始呈現了,但是內心越發的強大跟理性,用她的話來說,對我永遠都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敬畏感。

想起以前團隊開會,每次發言的時候我都很緊張,因為每次我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的時候,領導的一顰一笑,半絲點頭或者皺眉,我都會心跳不止手心出汗,而到如今呢,我每每一二三四說完我的邏輯,我就不管別人的反應了,在我工作的范疇里,創意這種東西,永遠沒有辦法用市場用數據去評判,仁者見仁的邏輯,居然成為了我敢于表達自己觀點的最大底氣,就像我們產品經理常說的那一句,「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是錯的,那你最好證明你是對的。」否則,你得瑟個雞毛?

以前的自己,總覺得自己是個小兵,在職場如履薄冰,于是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害怕出錯,如今這些年的思考下來,我終于有了一丁點的進步,然而這幾年的光景,我也不過是離成為「有話語權」的人也才進步了一丁點而已。

一切來得太慢,可是一切也都來得及不是么?

微博上有一個不加V的賬號,叫老樹畫畫,每天上傳一幅原創畫,配上一首打油詩,老樹畫畫的老樹原名趙樹勇,他自嘲正經身份是個教書的,貌似是個大學老師,有一天他的打油詩是:事情總有不少,忙過今天就好;明天再說明天,洗洗咱就睡了。

嗯,明天再說明天,我得學會讓自己一邊努力,也要一邊享受當下,就像我這一次旅行出發的路上,想起需要各種準備打包就很頭疼,但是離家前的那一夜我突然想到一句話,無論你在什么地方,跟誰在一起,珍惜眼前每一刻,因為這一切以后都不會再重現。

與其懷念昨日重現,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只要前提是,你明天起來,記著趕路就好。

老樹畫畫某天還說了一句話:一個人成熟的表現,就是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

嗯,這就是我的人生愿望,我們也許不能成為非凡的人,但我們可以成為厲害的普通人,這就是我要努力的價值。

一寸光陰一寸金,人生是一場與任何人無關的獨自的修行,這是一條悲欣交集的道路,路的盡頭一定有禮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剛百度了一下,突然發現這居然也是汪老的詩句,吸引力法則真是太太神奇,此時此刻覺得這兩句都道出了我想表達的邏輯。

就這樣吧,三點了,我真要睡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