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wèi)說:人的一生,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
我是這樣理解的: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前三十年做過的夢比天還高,想去的地方比地還遼闊,想過的人生比四季都復(fù)雜。后三十年等自己真正見過世面之后,才知天地之美,凡間眾生之疾苦,做自己之難得,也是在后來清晰覺察住,其實前三十年的腥風(fēng)血雨和后三十年的古井不波疊加起來的總和就是自己一直在過的生活。
我們要知道我們所生活的空間維度本身就是殘酷的,而最殘酷的往往是別人最不會告訴你的,我們彼此間存在于這樣一場被欺騙,那就是活在套路里。這個套路的公式就是一個豬狗不如的開頭,一段咬牙切齒的經(jīng)歷,一次大快人心的結(jié)局。
我個人很喜歡看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讓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莫欺少年窮。
并不是斗氣大陸的撲朔迷離的未知和超玄幻的腦回路有多吸引人,重點在于蕭炎這個角色很勵志。10歲擁有了九段斗之氣,11歲突破十段斗之氣,突然不明不白就成了廢人,連廢人都不能好好做的時候,打擊就接踵而至。什么家族冷遇,什么旁人輕視,什么被未婚妻退婚……好狗血好老套的橋段,但蕭炎最終成了斗帝。
讀完《斗破蒼穹》解讀成了一段話:高人指路、貴人相助、小人擋路、個人去悟,之后才能閱人無數(shù)。
我把蕭炎的修仙攢氣看作是歷練成長,同樣我們讀書掙錢養(yǎng)家也是在歷練成長,我們或許最后不會那么卓越和優(yōu)秀,但我們吃的苦一樣不會少,能力有高有低,成就有大有小。
不過好像想想,那時向往的山川與湖海,快意恩仇,行俠仗義,如今困囿于寫字樓和信用賬單。
我們再也回不到那個廣屯糧、高筑墻、再緩稱王的時代。我生活在這樣一個男的喜歡“香紅軟緊鼓”,女的喜歡“潘驢鄧小閑”的時代。與此同時我們正在適應(yīng)互聯(lián)網(wǎng)商業(yè)模式下的工作習(xí)慣。
真真切切活在一個勞動投資回報率趕不上資本回報率的時代。
領(lǐng)著線性級增長的死工資,享受周圍360度輻射的指數(shù)級服務(wù)。
但我們每時每刻都沒有放棄過掙扎,無論是二進北上廣,還是二逃三四線,我們都努力在做一顆仙人球,都在努力去找一個位置,扎出那一根讓別人記住的刺。
當(dāng)然也存在一個幸存者偏差的現(xiàn)象。那就是成功者的光環(huán)時常會覆蓋失敗者的案例。
就像賽跑,起點萬人,終點一人,聚光燈對準了最后一人,媒體就開始聚攏過來發(fā)問:你是如何一路堅持過來的?又是怎樣讓你最終成功的?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就是成功學(xué)的由來。
我們中的一部分特別喜歡看傳記的原因,看別人的心路歷程,并不是別人的故事有多精彩多動人,多能反映這個社會的冷暖,看完之后能不能照搬照抄,成功是不具有復(fù)制性的。我們中的一部分之所以偏愛傳記,只是想通過發(fā)現(xiàn)別人之所以能成的可行性,繼而在自己身上比對可能性。
簡單來講就是通過一個原理,找更多的方法論,就是舉一反三。我把我們所有的想法和做法,成與不成,都統(tǒng)歸納于方法論。
人性自信的根源是在別人身上看見了方法的可行性和稀缺性,繼而投射在自己身上的光,驅(qū)使自己相信自己的方法也能成功,這是人性的光芒。
要說別人多勵志吧?其實成功的人都勵志,而且一個比一個慘,還一個比一個優(yōu)秀。
但我們又要認識一個問題的嚴峻性,那就是我們看見的那些成功都是被篩選、甄別過來的信息,往往現(xiàn)實比想象更殘酷。
那我們裹挾在勵志味這么濃烈的空間里還有什么意義呢?
答案是有的。
其一,立馬死不了,張口吃飯,強身健體。
其二,看點世面,學(xué)點東西,立青云志。
其三,干點事,輸了,再干點事,成了。
其四,找到自己,做好自己,做成自己。
20幾年前那個去肯德基面試的家伙,25個人,要了24個,就他一個沒有被要。但30年后,花4.6個億就買下了肯德基,他就是“中國爸爸”馬云。
我們正生活在前半句可能將很長一陣子生活在前半句。
但我們正在愿意相信后半句。昨天你的不被搭理,明天你讓別人高攀不起。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萬件事,遇萬個人,做上進人。
其實,寫文章這件事,我很當(dāng)回事,別人可能只是一個興趣。
希望你所在的城市能有個好天氣,你所在的角落能有個好心情。(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皆因落筆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