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秦帝國之裂變》開端便是秦魏兩國于河西一場鏖戰(zhàn)。論氣勢之弘,人數(shù)之多,野心之大,絲毫不遜色于《權(quán)利的游戲》中雪諾野人大軍與“小剝皮”波頓軍團(tuán)那場觸目精心的戰(zhàn)役。
? ? 雪諾將軍無疑是失敗的,讓好容易穿越絕境長城想過好日子的野人幾乎全軍覆滅,而作為男主囧豪情、大義,一身健子肉,永遠(yuǎn)一副“I know nothing”的表情。所以他陷入重重包圍,被潰散的野人擁擠踩踏到幾乎窒息而亡,我也跟著屏住了呼吸。反觀“小剝皮”,先讓騎兵列陣沖鋒,再命萬箭齊射,最后推上重甲步兵絞殺。這絞殺也有條有章法:先由最前排步兵集盾城墻,接著后排步兵刺出長矛,戳得野人千瘡百孔而擁擠后退,自然形成圍殲之勢。野人好容易避開矛刺扯開一面盾,又被刀砍劍劈,撕開的缺口還被后排兵引盾補上……最可怕的不在矛尖、盾厚,而是給野人留下逃生通道卻打埋伏,毫無還手之力的恐慌感無邊無際地蔓延,以至于大批野人死在自己人的擁擠踩踏中。
? ? 再看《大秦帝國之裂變》,秦集舉國之力二十萬眾,魏攜武卒二十五萬,開篇只是“小打小鬧”的初戰(zhàn),也已傷亡數(shù)萬。先是魏軍派出一支步兵方陣,秦軍遠(yuǎn)程放箭,魏軍舉盾牌阻擋。接著秦軍派出一支騎兵沖鋒,而魏軍以盾作墻,從中間突然伸出長戈刺向敵方……雖然沒有權(quán)游那股子畫面感,卻以老少戰(zhàn)死突出“慘”,以真格的血肉飛撒現(xiàn)場突出“烈”,劇組還真不節(jié)省。
? ? 就是要還原最真實的戰(zhàn)斗場面,讓你看長矛刺穿盔甲、掏空胸腔使血肉迸發(fā),看到橫刀砍去敵人就手腳斷裂,讓你不再辯敵人自己人,而是感觸戰(zhàn)爭之恐怖。可見《大秦帝國》的野心。
? ? 不止有戰(zhàn)事,也有商鞅在竹簡上寫下“秦軍食草,秦人可畏”,篆體的字漂亮、瀟灑,更是給人一個一反秦王掃六合王霸之氣的積貧積弱秦國形象。所以才有主角們頻頻喊出的“秦國要強”“秦國要變法”,才有觀眾腦海里反復(fù)唱的“……糾糾老秦,還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戰(zhàn)……”,滄桑豪邁、大氣磅礴,才有最后商鞅的以死恂法。
? ? 強勢如長平之戰(zhàn)坑殺趙卒45萬,在商鞅變法以前秦國實力不過七雄最末,少不少聽說?新不新鮮?但一想又確實如此。
? ? 又說音樂,傳統(tǒng)音律復(fù)雜而多規(guī)矩,比如《臥虎藏龍》竹林里那首《Night Fight》,作者譚盾為了呈上最優(yōu)藝術(shù)效果,甚至尋訪到鼓手到了日本。傳統(tǒng)的太鼓,能通其音律者甚少,而能奏出高速密集鼓點者,非一個“擊鼓,擊十年”的日本樂隊莫屬。電視劇里,公子卬領(lǐng)兵擊秦那段,竟召集了軍中鼓樂手奏宮室慶典之音。兩人扛的青銅長號、豎面的戰(zhàn)鼓以及眾多道不上來的古樂器,編織出了編鐘配古箏、大鼓才能奏出的旋律。且不說這聲音是否真實,單看在歷史虛無主義盛行的今天,《大秦帝國》敢于再現(xiàn)先秦古音樂,已經(jīng)超過那些所謂的“歷史正劇”一大截了。
? ? 其他如秦人吃鹵菜烈酒大棒子羊肉,沒有辣子、溜肥腸這些以后的東西,是尊重史;斥候來話說“報”,士卒領(lǐng)命回答“嗨”,是用心;王志飛、李立群、侯勇齊飆戲,是尊重影視劇藝術(shù)。
? ? 雖然有意美化老秦人的上下同心、忍辱負(fù)重與明事理,也并非完全還原真實歷史,但在歷史虛無主義盛行的今天,其歷史觀之正、拍攝之殫精竭慮,正如劇中屢唱響的那首“糾糾老秦,還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戰(zhàn)”,有血有肉有骨,擲地則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