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龜

文 | 一隻魚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姑媽家有一只老龜,為什么說它老,是因為姑父說他也不記得什么時候添的新成員,只是聽他爺爺說,他小時候就有了,是一種中華草龜。

老龜?shù)臍な怯灿驳模戆宀皇翘貏e大,它的窩設在天井里,其實是倒水的下水道。農(nóng)村的天井是直接可以看到天,老龜?shù)母C是在下水道口蓋了一個瓦片,就當成了它的窩。姑父把它當成了老友,全家人把它當成了家庭一員??墒抢淆敽苌俾赌?,神龍見首不見尾,逢年過節(jié)去看它的時候,每次都是失望而歸。我那時候覺得,那個黑乎乎的瓦片底下,透著一股神秘又莊嚴的氣息,神圣不可侵犯。

那時候姑媽家也算大戶,一口氣生了四個子女,姑媽一直以來都是受封建傳統(tǒng)的影響,重男輕女。小時候,去她家玩,總是被訓,我笑聲大了些,她就會說:女孩子要像個女孩子樣,要矜持一點,不要笑的一點都不收斂。我跑的快了,她也會說:不要像個男孩子一樣好動,女孩子要穩(wěn)重一點。有時候,沒有及時向她問候問好,她就會嘀咕上好幾天:這孩子沒禮數(shù)沒教養(yǎng),眼睛長在額頭上,連長輩都不放在眼里了。那時候的我,對她一點都不親近,甚至有些反感,在我心里,她就像一個不折不扣的刻薄的地主婆。

四年級的時候,父親讓我轉學去鄰村另一所小學上學,原因是離家近,又在姑媽家附近,午飯就可以不用帶飯,在姑媽家解決。迫于父親的威壓,我無奈只好硬著頭皮順從。自此,我的寄人籬下的生活開始了。

那時候,中午一小時的午休時間,是一天中最難熬的時刻,因為這一個小時是在姑媽家度過的,好在姑媽家還有個老龜可以吸引我的注意力,還不至于讓我覺得特別無趣。去姑媽家吃飯,我需得一進門就要保持一臉微笑,及時問候問好;落座時需得正襟危坐,腰桿挺直;吃飯時要安靜,不能亂說話,不能吧唧嘴;朝南的位置不能隨意坐,是留給長輩的;喜歡的菜不能多夾,不能超過三筷子。這樣的規(guī)矩條例,姑媽每天幾乎都要碎碎念一遍,就像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飯前必做的禱告儀式一般。如果我稍有逾矩,就會引來姑媽的一陣念叨,甚至第二天就會找我父親打小報告。那時候,大表哥新娶的媳婦剛剛懷孕,為了加強營養(yǎng),姑媽特地給她開了小灶,什么雞呀,鴨呀,肉類葷腥都統(tǒng)統(tǒng)留給了媳婦,飯桌上就剩幾個素菜了。那時的我,不愛吃辣,可是姑媽一家都是無辣不歡,她家的每一道菜,幾乎都是放了辣子,每當我中午看到那幾個放了辣的素菜時,我就胃口全無,只低頭扒拉了一小碗飯就宣告吃飽。然后到傍晚四五點鐘回家晚飯的時候,我都餓的胃痙攣,然后面對母親做的飯菜狼吞虎咽,饑不擇食,就這樣饑一頓飽一頓,一年下來,我的胃出了問題,隔三差五的會隱隱作痛,嚴重時會疼的面色蒼白,冷汗直冒。慶幸的是在姑媽家的日子只維持了一年,因為學校要開始加收借讀費,父親考慮到這是一筆不小的額外費用,于是又折騰著讓我回原來的學校念書了,雖路途遠了點,還需要自己帶菜蒸飯,但是每天吃著母親為我準備的飯菜,雖然不是什么大魚大肉,但是葷素搭配,合我的胃口,我吃的特別香。那年開始,我的胃就不疼了。

后來出嫁以后,因為輩分遠了,姑媽家就去的很少,只有紅白喜事的時候才去。春去秋來,年復一年,隨著時光的流逝,姑媽也慢慢的變老了,越來越老了,背佝僂了,腿腳也不靈便了,最后只能在墻角曬曬太陽了。曾經(jīng)精明能干、雷厲風行的一個人,終于也到了油盡燈枯的一天。那一年,姑媽的心臟出了問題,要裝一個起搏器,進口那個八萬,國產(chǎn)那個三萬,據(jù)說,那個進口的裝了以后可以撐八年以上,如果換成三萬那個,最多熬三年。兒子女兒們一商議,決定還是裝了三萬的那個。這是一個不公開的秘密,后來還是姑媽去世后,幾位嬸子爆出來的料。裝起搏器的手術以后,姑媽得知一個儀器花了三萬塊錢,很是心疼。出院以后,她逢人就講,“我身上的儀器是外國進口的,要好幾萬呢,這回,我可以多活十年了,我可以看著我家的小孫孫娶媳婦了,說不定還能抱上小曾孫呢”。可是,姑媽還是沒能等到她的孫兒娶上媳婦,因為三年后,正應了醫(yī)生那句話,三萬的起搏器只能維持三年,三年以后,等到機器使用期限到了,姑媽的壽命也走到了盡頭。姑媽走了,帶著對人世的無比眷戀走了。

姑媽去世的那一年,老龜也不見了。姑父惋惜的說,可能爬到外面去了。從此再也沒有看見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