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的家庭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和睦的家庭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家庭教育是人們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它是人出生后受教育的第一站,是個人成長的源泉,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深遠,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正如著名學者傅佩榮所說:“人若沒有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就很難展開一個正常的生命。”自從我上大學接觸到了教育學和上家庭教育學這門課,再加上回顧我自身成長的家庭環境,我越來越堅信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一個孩子最初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在和睦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比其他成長在家庭氛圍不和諧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更容易和他人相處溝通交流。從許多青少年犯罪案例中不難發現,大多數的青少年有犯罪心理和傾向的原因很大程度來源于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受父母偏激語言或者偏激行為的影響,使青少年在家庭中潛移默化的受到了不正確的價值觀教育。所以,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教育成功的基石,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

家庭氛圍還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睦的家庭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對此我深有感觸,我的原生家庭是不太和諧的,父母總是吵架,從我上小學開始我的父母就因為各種事一直吵到我上大學。小時候父母吵架對我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那個時候的我還不明白他們為了什么事而吵架。漸漸的我上了初中和高中,有時候他們吵架,我貌似知道其中的導火線,我在中間左右調和他們的緊張關系。但是一次兩次的勸架是沒什么的,關鍵是我父母總是吵架,大事小事都要吵一架,有時還當著我和弟弟的面打架。到后面我就懶得去勸架了,只是帶著弟弟回房間玩手機,讓他們自己吵個明白,但是在房間里聽他們吵架,我心里很難受,有種說不出來的煩躁。

小學的時候父母不經常在一起,父親在外面工作,母親在家里照顧我和弟弟,但是父母一在一起就開始吵架,小學時雖然我是個女孩子,但是從小受爺爺奶奶的溺愛,導致我很自私,膽子也大性格像個男孩子,有時很調皮,母親就對我的要求很嚴格。要幫忙做家務,擇菜,想喝豆漿就必須自己剝一碗黃豆、飯必須吃完,母親總是喜歡做她小時候喜歡吃但是當時又沒條件吃的東西,比如玉米粥和燙飯(就是把沒吃完的飯菜放在一個鍋里煮成粥),我小時候很不喜歡吃這種東西,但是母親非逼我吃完,我就邊哭邊吃。直到現在母親做飯也是偶爾做她認為有營養但是我和弟弟不喜歡吃的菜,還非得讓我們吃,我很討厭這樣。上次上家庭教育學吳老師放家庭教育學書籍分享視頻時,我聽到書中對父母的建議中就有提到:“不要強迫孩子吃自己不喜歡的飯菜,讓他們自己選擇,如果孩子是偏食嚴重的話,父母再從中干預?!蔽矣X得這個是好建議,要是我母親早點看到這條建議的話,我小時候吃飯也不至于那樣痛苦了。

五年級以后每天放學回家我都會被媽媽教育,母親因為家里的一些瑣事心情不好,我一犯錯,母親就會大聲訓斥我,導致我覺得在家里我干什么都是錯的,性格也由原來的活潑開朗,慢慢變的唯唯諾諾。一段時間我的成績也不怎么好,父母也不怎么擔心我的成績,只要我努力了就行,在學習方面父母沒有給我太大的壓力和關心,都是任由我自己努力發揮。但是我在家里天天被母親罵,導致我有時候就不想回家,感覺家里氛圍很壓抑。我在母親的呵斥下,脾氣也慢慢變的暴躁,小時候和弟弟一起玩,只要他不聽我的話,我就會學母親一樣大聲呵斥他,讓他聽我的話,久而久之我發現弟弟的脾氣有時候也很暴躁,也會在我和他意見不同時大聲和我辯駁,我很反感這種大聲呵斥的行為,但是也無可奈何,感覺母親那種不正確的教育,已經在無形之中“身傳”給我和弟弟了??梢娂彝シ諊湍缹σ粋€人的教育影響有多大。但總體上來說我母親對我嚴厲也是因為我小時候被溺愛寵壞了,有了弟弟以后,母親想教育我成為她心目中好孩子的樣子,給弟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再加上家庭瑣事的勞累心情不好就容易沖我發脾氣?,F在想想小學的時候家庭氛圍也沒有太不和諧,因為很少見到父親,只是我和母親之間有些矛盾。

等我上了初中之后,父母就一起出去工作了,由奶奶在家里照顧我和弟弟,和父母接觸的時間也少了點,后來初二母親又回來照顧我和弟弟兩年。家庭氛圍也還算融洽,不過我父親一回家,母親就開始在吃飯的時候回憶他們年輕時的故事又扯到現在的生活,他們就開始生氣和吵架。最厲害的是在我初三那一年,吵著吵著就開始打架了,還是當著我和弟弟的面打。我和弟弟在一旁哭著勸架,他們誰也不肯先低頭,我太難受了就說“再吵我就拉著弟弟去跳樓”,直到他們聽到我說這句話,他們才停止爭吵。從那以后我似乎找到了“有效”的勸架方法了——就是用我和弟弟去威脅他們,迫使他們停止爭吵,當時我年幼不懂事覺得這個方法確實有用,也不知道這種極端的想法會被年幼的弟弟“學會”。后來我弟弟一遇到我們和他溝通的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他就會哭著說“別逼我去跳樓”,我每次聽到他說這個話,我就很恍惚,是我教給他的嗎,這么小怎么會有這么極端的想法呢。大學后在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成長中明白,這是不和睦的家庭導致的消極思想,我在父母的吵架中運用了這種極端思想后,弟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用這種極端思想去解決爭吵問題,直到現在我也會偶爾一次兩次聽到我弟弟仍然在用這種“方法”,讓我覺得很心痛,心痛父母吵架帶給我們心理和思想上的影響已經深根蒂固了,很難再去教育和改變弟弟這種極端想法了,不光是弟弟,就連我現在在面對很困難事情時仍然還有極端思想的念頭閃過,但好在我是受高等教育的,可以約束自己,但是我擔心弟弟,也在想辦法嘗試去教育弟弟改變這一想法,可見和睦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真的有很深的影響。

后來我去市里上高中,離家越來越遠,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父母之間的關系還是沒有得到緩和,盡管我在中間已經兩頭進行了調解,但作用還是微乎其微。我高中時父母在一起開店,我打電話過去問家里的近況時,母親總是向我訴說父親怎么怎么不好。我起初是安慰母親,后來聽多了,讓我心里覺得父親有些事確實不太好,處理問題很幼稚還趕不上我,我就很氣憤,加上在學校里高考壓力也大,我時不時的在晚上躲在被子里哭,后來想的越來越多,一邊擔心高考考不好,一邊擔心父母吵架影響到弟弟,又擔心父母吵架店開不下去維持不了家庭經濟收入。有一段時間我情緒特別低落,真的很壓抑,就覺得自己像得了抑郁癥一樣,白天上課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時想哭,做題遇到不會做的時候也哭,反正眼淚就像是江海一樣流不完,精神狀態也特別差。不過好在我有一群好朋友,雖然他們不知道我家里的情況,但是和他們在一起我覺得很開心,有時也不覺得生活有多糟糕。

高三下半年,母親為了我能安心高考,緩解我的焦慮和壓力,就在學校旁邊租房陪讀,每天中午和晚上給我送飯送水果。那段時間吃母親做的飯,我很滿足,心情也漸漸變好,不過還是擔心高考考不好,一見到母親就哭訴復習不完了想復讀,其實我只是想分解一下心里的壓力罷了,也在認真備考,母親不理解我這樣想法,只是告訴我不要復讀,踏實把這次考好。我就覺得母親根本不懂我,到星期六放半天假的時候,我回到母親租的陪讀房里休息,有時也會敞開心扉和母親聊很多事情。我以為合理溝通交流就不會吵架了,然而并不是,就母親陪讀的半年來我和母親爭吵過許多次,一次比一次厲害,我也不明白為什么別人就可以和自己的母親和平相處,而我就不行呢,好像我也沒做錯什么吧,就在一次一次的爭吵中,我和母親心里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高考前一天我和母親還在馬路邊上大吵了一架,我委屈的向車流沖去,母親拉著我阻止我過去,就這樣我和母親鬧了20多分鐘,事后我和母親之間的距離徹底拉開了,這件事至今回想起來我都覺得委屈和難過,覺得母親根本不顧我的感受和前途,高考前一天還影響我情緒而且當時我還在生病,高考是堅持考完的,雖然上大學之后,母親也多次向我道歉,但是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天爭吵后我絕望的感覺。

原本覺得我上大學后,可以不用再聽父母吵架,也不用和母親吵架了,然而爭吵永遠離不開我的家庭。今年寒假大年初一在奶奶家拜年,母親因為和父親鬧矛盾,不愿去奶奶家拜年,就父親和我還有弟弟回老家拜年,周圍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問我我媽媽怎么沒來?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搪塞過去,只是感覺到無助,心里仿佛看見了一個支離破碎被人嘲笑的家庭。大年初二一大早母親和我還有父親吵架生氣,就自己提著行李箱回娘家了,我在房間里哭,覺得這個家一點溫暖都沒有,一點都不像個完整的家,在學校里每次放假室友都迫不及待買最早的票回家,而我對回家卻沒有一點期待甚至不想回家。三月本來是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就在這樣一個美好溫暖的三月,我父母離婚了,我對這個結果早有預料,當我母親告訴我時,我已經麻木了,沒有半點情緒。只是怕我弟弟知道后,影響他的學習,畢竟弟弟已經初二了,正值敏感的青春期,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影響他的發展。

就這樣我們一家三個人瞞著我弟弟“悄悄”的解散了,誰也沒告訴他父母已經離婚了。我很羨慕那些家庭關系和睦的同學,他們成長在一個溫馨又有溫暖的家庭中,沒有過多的爭吵影響他們的情緒和學習?;仡櫸业募彝ソ逃矣X得和睦的家庭氛圍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我父母的一些教育方式和方法是不太恰當的,當然也不能怨他們,他們只是缺少一些家庭理論的指導,合適的教育方法知道的太少了,所以才會以他們認為是好的方法去教育我和弟弟。雖然父母有些教育方法不對,但也有正確的教育方式,父母把我和弟弟都教育的很懂禮貌,三觀都很正,也很少說謊,我們都知道好好學習才有好的未來,父母有時也會給我們講一些社會上需要注意的事,讓我們自己出去買東西去離家遠的地方玩,培養我們的獨立意識,父母也很尊重我們的選擇,從小到大填報學校和專業志愿的事都是以我自己的想法為主,他們只是建議,是比較民主和自由的,所以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上大學一到小組溝通交流做任務的時候,我就會有很多金點子,小組成員也很認同我的想法。

父母都是好父母,只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缺少一些家庭理論基礎和合適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要格外注重家庭教育方法,現在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在2022年1月國家還頒布了《家庭教育指導法》,去引導廣大家長采用合理且有用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在回顧中如果能穿越回小時候的話,我想給父母提幾條教育建議:1.不要逼孩子吃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讓他們自己選擇,在嚴重偏食或吃對健康有影響的食物時,父母再進行干預。2.保持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不要老是因為一些雞皮蒜毛的小事動不不動就吵架,吵架最好在孩子不在的時候吵,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3.放下父母的“身份”多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建議一意孤行。4.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夫妻和睦,建立溫暖的家庭環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5.關注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心理健康,順通孩子內心的心結。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力量的源泉。生活在父母關系不和諧的家庭,重復暴露在充滿矛盾、要求不一致的環境中,會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學習。生活在和睦家庭里的孩子每天都在上著最生動的“心理健康”課,他們知道怎樣處理壓力,怎樣解決沖突,這些都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觀察和學習來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