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問題:
頂級作家村上春樹,有哪些寫作心法?
說到全世界最受歡迎的作家,村上春樹肯定是其中一位。他的作品不僅在全球擁有驚人的銷售量,而且他也是被翻譯成最多語言的日本作家。在寫作這件事上,村上春樹毫無疑問是世界級頂尖高手。
村上春樹是怎么寫出全世界都追捧的小說的?他在構思故事、組織語言上,又有哪些獨家心法?
今天我們要為你獨家首發的新書——《貓頭鷹在黃昏起飛》,就能給你答案。我們把書中的內容整理成了一份清單,為你揭秘村上春樹的寫作秘訣。
1. 建立分類清晰的素材庫。
我們都知道寫作要積累素材,但村上春樹還會多做一件事:把素材分類,貼上標簽。就像文件柜有不同的抽屜,不同類型的素材收納在不同的抽屜里。包括隨手寫下的好句、經典作品的經典意向、甚至書名的想法……這樣在需要某項素材時,能立馬找到。比如,《刺殺騎士團長》中的人物免色,形象就很像《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蓋茨比:都富有、孤獨、神秘。蓋茨比每晚隔著海眺望對岸的綠光,免色也是每晚眺望山谷對面房子的燈光。
2. 有明確的對象感。
村上春樹寫作時,會把自己想象成“在洞穴里講故事的人”:洞穴外又黑又冷,人們圍坐在篝火旁,等著聽他的故事來度過漫長黑夜。他還會想象大家聽故事時的表情,是困惑地皺眉還是好奇地問“接下來呢”,從而確保寫作時做到“眼前有人”,不會自說自話。
3. 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
正因為村上春樹把寫作想象成在洞穴里給大家講故事,所以都是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從而避免聽眾分神。這也是村上春樹的作品一直被評價為非常好讀、能被全世界讀者喜愛的原因。
4. 不斷制造驚喜。
這個驚喜不是要“放大招”,在情節上給讀者沖擊,而是運用寫作技巧,去時刻吸引讀者。村上春樹最常用的就是比喻,把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事物連接在一起,讓文章瞬間具備動感。比如,描寫街道時他會寫“凹凸不平的街道,像哈密瓜的皺紋一樣緊緊貼在地面”;為了表現男女之間彼此喜歡的狀態,他會寫“喜歡你的程度,就好像森林里的老虎都融化成黃油”,讀者看完后就會覺得生動有趣。
5. 有規律地完成寫作訓練。
很多人會羨慕作家時常涌現的靈感。但即便是村上春樹這樣的頂尖作家,也會遵循嚴格的日常訓練:每天清晨起床,用五到六個小時寫作,一定要寫滿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即使狀態好還想繼續,也會在寫到十頁時停下來;狀態不好,也必須寫滿十頁。如果實在不知道寫什么好,就寫眼前的風景,總之每天必須完成既定的任務。你看,頂尖高手除了有天資,更重要的是日復一日的刻意練習。
6.? 不糾結完美度,先確保進度。
我們在寫作中總會面臨這樣的困境:害怕寫錯,寫得不夠精彩,越猶豫越不敢寫,結果一直拖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村上春樹在寫作前,會給自己定下目標:第一遍寫作,不糾結完美度,想到什么全都寫下來。可能內容是粗糙的、前后矛盾的,語言也不夠精彩,但這些都能之后修改完善。只有先把內容寫出來,才能不被“完美主義”拖住寫作進度。
7. 每次修改只專注一個方向。
怎樣確保每次修改后的文章一定比上次好?村上春樹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每次修改只關注一個方向,不會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村上春樹在修改《刺殺騎士團長》時,第一遍只做刪減;第二遍只做增補,給文章增加血肉;第三遍只做語言的潤色,之后再調整內容的邏輯、節奏等,最后修改到自己滿意的程度。
8. 只要有人提意見,必會修改。
無論作家、導演還是產品經理,怎樣看待別人提出的意見,都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村上春樹對文章的修改,有一個獨門規則:只要別人提出意見的地方,一定會重寫。因為在他的眼中,沒有“寫的完美”這回事,別人提出意見,不管有沒有道理,這部分一定存在問題。他在多年的寫作中也證實了,只要修改再重讀,都會比之前更好。
9. 廣泛閱讀,好作品和不好的作品都要讀。
村上春樹在青少年時,身邊基本找不到一個比他讀書更多的人。對他而言,想寫出好文章,不光要寫,還要多看。只有讀過足夠多的文章,看過足夠多的故事,才能真正感知到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好故事。這樣一來,他之前閱讀獲得的語感、對文章結構的把控力等,都會成為自己的寫作標準。
10. 最后,再回答一個你可能好奇的問題:村上春樹是怎樣取書名的?
熟悉村上的人都會發現,他的書名都很不尋常,比如《刺殺騎士團長》《奇鳥行狀錄》。答案可能會讓你很失望:無論是書名還是主人公的名字,其實都是隨意取的,并沒有精心設計。比如,突然有一天“刺殺騎士團長”這個名字出現在村上春樹的腦海中,他就決定把它作為書名寫一部小說,至于故事的內容其實和書名沒有關系。《1Q84》中主人公名叫“青豆”,也是他某天看到酒館菜譜上的青豆豆腐定下的。